乡村感怀散文

好几年没回老家乡下了。清明时节,我和妻子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几年不见,家乡的小山村已被选为全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村”。在村头的路口,立着一块大大的牌子,上面张贴着用电脑制作的“规划图”。那彩色的模拟立体规划图,代表家乡的明天,看到

  好几年没回老家乡下了。清明时节,我和妻子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几年不见,家乡的小山村已被选为全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村”。在村头的路口,立着一块大大的牌子,上面张贴着用电脑制作的“规划图”。那彩色的模拟立体规划图,代表家乡的明天,看到它,就好象看到了家乡明天的希望,因此,我感到很欣喜!于是停下脚步,驻足细看。哟!无公害农副产品种植基地、养殖基地、生态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园、休闲娱乐中心、居住区、绿化带,应有尽有,让人感觉耳目一新。这么科学、合理的规划图,在村头路口公示,让来往的行人观看、监督,可见政府建设新农村的决心之大,令人不容置疑。我想,依照图上的标示,示范村建成后,不说别的,仅看那休闲娱乐中心、居住区、绿化带,绝对不比城里的功能小区逊色;到那时,这偏僻的小山村,会让城里的人都羡慕不已呢!倘若如此,家乡的农民可就真正过上好日子啰!

  规划图上有几处破损,破损的地方在寒风中呼闪呼闪的。图案已经褪色,铁架也已锈迹斑斑;尽管如此,看到它,我依然感到兴奋。

  到了村口,远远地看见大嫂正在门前凉晒衣服。我喊了一声“嫂子”,嫂子转过身来,先是一愣,然后又仔细地瞧了瞧,当确认是我们后,便立即迎了过来,边走边甩了甩手上的水珠,又在衣服上擦了擦,就忙着给我们提行李。

  我问:“大哥呢!”嫂子说:“刚去秧田了,说是去看看秧苗。这午后太阳一出来,温度就高了,秧苗还用薄膜遮盖着,揭开让它透透气。你们先进屋里歇憩,我这就去找他。”

  不一会儿,大哥回来了。几年不见大哥,就已两鬓花白了。兄弟相见,少不了家事的寒暄,说着说着,就唠上了建设新农村的话题。大哥告诉我:说是“示范村”,其实已经三年了,除了进村的那段泥泞小道变成了水泥路,其他没有任何变化。山依然是那山,水依然是那水,地也依然是那地,那些东倒西歪的土砖瓦房里,依然住着贫困的村民……

  小时候,我就常听村里的老年人说,生在这山村里的人苦命。因此,这里的人们很相信“命运”;说“命中有的自然有,命中无的别强求。”记得那一年,村里的阿青哥恋上了邻村的阿秀姐,感情甚笃,双双约定当年十?一结婚。可是阿秀姐的堂叔就是不同意,在阿青哥同阿秀姐去公社办理结婚登记的路上,将阿秀姐截走了,活活地拆散了一对鸳鸯。阿青哥又气又伤心,回到家里,用白纸写上“一切都是命,半点不留情”的对联贴到大门口,然后倒在床上睡了三天三夜,水米不沾。三天后的一个夜晚,阿青哥就失踪了。十多年后,当阿青哥再度出现在村子里时,已是“风光无限”了,身边还跟着漂亮的妻子和女儿。原来打那次婚姻受挫后,阿青哥就离开了让他伤透了心的穷山村;他发誓:不混出个人模人样来,决不回来见家乡的父老乡亲。打那时起,他从做小工开始,到当老板,开公司,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一路打拼过来,如今已有了自己的工厂和公司,他已是身价不菲的老总了。村里的人常以阿青哥当典型,教育子女,说那就是“命运”!

  人们常说,知识能改变命运。因此,当地人尽管家里穷,可是孩子们读书却很努力。在这穷山村里,年年都有孩子走出大山,跨入大学的校门。只是孩子们一旦走出去,就再也不愿回到那穷山里。就是那些没能考上大学的年轻人,也早已离开了山沟沟,到城里去闯世界。如今,在老家乡下,除了小孩子,就是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大哥告诉我,前些年,家乡的田土没人愿意种了;一来产量低,二来种田成本高,三则税费多;除了成本和税费,所剩也就无几了。后来国家减免了农业税,村民种一亩田,政府还给30块钱的农药化肥补贴,农民的种田积极性开始有了回升。但是,论收益,还是不如外出打工来得更实惠。如今村子里留下来种地的,全都是些老年人。老年人由于身体的原因,干地里的农活已力不从心,田间管理也就大不如前了。去年晚稻抽穗时,正赶上干旱和虫灾,村里的水稻大减产,好的亩产不过三百斤,差的才只有一百多斤,与好的年成比起来,少了六七成!

  从大哥的话语里,我听出了一种无奈与忧心。大哥是受父辈们影响最深的庄稼人,是中国千千万万普普通通农民中的一员,对世世代代养育自己的黑土地,有着一种深厚的感情!他见不得土地被抛荒,更痛惜那些没能好好耕种的良田。大哥的心情也许代表着中国千千万万农民的心情!农村的明天将向何处?这不仅关系到农村、农民,也牵涉到国家的前途与命运,恐怕不能只说在嘴上,绘在图上,立在村头路口,而要扎扎实实地落实到行动上。“无工不富,无农不稳”、“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是谁都知道的道理,如今这持续上涨的物价,透过现象看本质,问题也恰恰就出在农村。可是这些,哪是我们这般小民们能够左右得了的!

  我在村中闲游,总想找到儿时的影。记忆中,村后有几棵参天大树,儿时常去攀爬,然而,不知何时已砍伐殆尽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竹林。那无节制地繁育的竹子,正在吞噬着村后的那片土地。小时候我们常去那地里刨薯根,扳高粱,打猪草,摘玉米,那里一年四季都种着庄稼,结着果实。那时候,常听父辈们说:“人勤地不懒,瘦土出黄金。”其实山村里的人都不懒,可是,不管你怎样深耕细作,那贫瘠的土地里就是不出黄金。村里人世世代代勤勤俭俭,年年月月辛辛劳劳,却总也摆脱不了贫困。这些年,村里的年轻人已不再相信父辈们的那些话了,纷纷外出打工挣现钱。于是,手中活泛了,有人就废弃了土砖老屋,建起了两层的红砖小楼房,好象日子过得比先前要滋润,只是那贫瘠的土地越来越贫瘠、越来越荒芜了……

  我围着竹林转悠,远远地看见有人在扯竹笋,走到近处一看,原来是邻家春嫂和她的小外孙。当年我进军校时,她和邻家大哥刚结婚,如今已经儿孙满堂了。春嫂的小外孙走到我跟前,甜甜地叫了一声:“爷爷!”这时,我才突然觉得,自己也老了。想当年走出这个小山村时还不到十六岁,唉!人的一生,竟然岁月如此匆匆!

  我少小离家,竟不知道春嫂有几个孩子。春嫂笑着告诉我:两个呢!一男一女。这小外孙的妈妈是老大,叫冬妮;老二是个男孩,叫秋生。他们姐弟俩都在南方打工。冬妮虽然是个女孩子,读书却很发奋,年年是班上第一名。那时候家里穷,就连吃饭都困难,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冬妮上完了初中就被迫休学了,为此,她寻死觅活的和父母闹了一年别扭,差点闹出人命。后来跟着本村的人外出去打工,才慢慢地想开来。那孩子心气高,能吃苦,能耐劳,接受能力强,勤奋又好学,几年干下来,从普工到拉长,不断往上升,如今已是部门主管了。她下班了也不闲着,边打工,边自学,去年拿到了大专文凭,圆了她的大学梦,可依然不满足,还在修本科。用她自己的话说:知识能改变命运,而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里。是啊,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更不能选择自己的家庭,但是可以选择改变自己的命运。人总要有一点追求,要有目标,才会有动力。命运是永远也不会垂青那些懒汉和懦夫的,只有勤奋、勇敢,敢于挑战自我,敢于挑战人生,生命才有意义!

  春嫂接着说:与冬妮比起来,老二秋生就好多了。他考取了名牌大学,国家有助学贷款,学校有奖学金,姐姐冬妮还不断地接济他的生活费。大学毕业了,国家不包分配,跟着姐姐进了一家外企。听他姐姐说,弟弟做得很开心!

  听了春嫂一番话,让我突然想起了同事说的一件事:他隔壁的老张,十年前就下岗了,夫妻俩省吃俭用,东借西凑,欠了一身债,送儿子上了大学,眼巴巴地盼到儿子毕业了,到沿海一家公司做了一年,受了一点小委曲,就找借口回来了。如今结婚又有了孩子,却整日里在家晃晃悠悠,无所事事;儿子孙子就靠老俩口子那点退休金养着。这老张家的孩子与春嫂的孩子比起来,就有天壤之别了。看来“知识能改变命运”,“命运“却永远也不会垂青那些懒汉和懦夫!

  听了春嫂的讲述,我很感动,也为春嫂有这样的孩子而欣慰。在农村,象春嫂家的孩子那样敢与命运抗争,用知识、智慧、坚强和毅力改变了自己命运的人千千万!我想:知识能改变人的命运,知识也一定能改变穷山村的命运,只是迟早的问题。想到这里,我对竖立在村口的“规划图”依然充满着憧憬!或许有一天,中国的农村都会变成图中规划的那样子,中国农民贫困的命运也就彻底改变了,春嫂的孩子就再也不用外出打工了,阿青哥也会回来了,大哥也不会为耕地抛荒而感到无奈与忧心了!我相信会的,那一天总会到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