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一个无智的世界,但是智慧在混沌中存在;
我看到一个无性的世界,但是性爱在混沌中存在;
我看到一个无趣的世界,但是有趣在混沌中存在。
我要做的,就是把这些讲出来。
——王小波
跟很多人一样,我也是在王小波去世之后很多年才注意到他的。我记得第一次接触王小波的书是在上大学那会儿,那时候他已经去世好多年了,我同学向我推荐他的《黄金时代》。我完全回忆不起来自己是看了没看,就记得还书的时候回了我同学一句:这写得什么乱七八糟的。
没有活明白的人是看不懂王小波的书的。有一阵儿一批人特迷王小波,把他捧上天,说自己什么愿意当王小波门下的一条走狗。我觉得这得亏王小波去世了,不然还得写篇杂文拐着弯儿地骂骂这些人。他最讨厌阶级、不平等,或者是好为人师的迂夫子、哲人王,又怎么会喜欢有人匍匐在他的脚下。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这本杂文集里收录了王小波几十篇杂文,可以说篇篇都精彩。随笔散文书我看得很多,但是能让我从头到尾一直保持亢奋的状态一篇不落全都看完的唯有王小波的杂文。我觉得他的文章之所以好看不得不说有一部分原因是得益于他的逻辑思维。他文章中的思辨性非常强,他并不是靠单纯的讲道理来证明他的观点,他讲逻辑、举例子、打比方。王小波曾在书中自嘲说自己经常打些不恰当的比方,的确有时候他一上来就会讲个故事,让读者有点摸不着头脑,后来当他摆出了自己的观点之后你就会觉得,这个人真是聪明,原来在这里等着呢。
比如他用从清朝笔记小说中两只蚂蚱交配然后被青蛙吞掉的故事来反讽那些对于正常性爱大惊小怪的人;用自己在匹兹堡大学图书馆看的一本名为《一个洋鬼子在中国的快乐经历》中的变态洋人虐待中国人为乐的故事提醒我们注意自己民族固有的奴性;以及《水浒传》中戴宗将宋江比喻成自己手里的“行货”的故事激发我们对平等的要求等等。
王小波的这些杂文中无一不透露出他对自由、平等、智慧的渴望,他兼有着理科生的逻辑与文科生的浪漫,并且还具备着天生的幽默感。有人认为他的文章言辞犀利,但是他在言谈举止里又是一个温文尔雅的人;有人认为他玩世不恭、吊儿郎当,但是他的文章又是如此得认真和诚恳。不要当什么走狗,就把王小波当成一位好朋友吧。他是独一无二的,你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