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历史大事记(距今约180万年前-1949年)

我的憔你的悔点评中国饮食史:由杭州出版社岀版的《中国饮食史》,是集国内众多知名专家学者智,慧而成的、原创性...

由杭州出版社岀版的《中国饮食史》,是集国内众多知名专家学者智 慧而成的、原创性的第一部全面系统地论述中国饮食文化的大型通史类学 术巨作。始作于1996年,1999年10月首次在华夏出版社出版。出版后社会 反响热烈,被学术界誉为“把中国饮食史研究提升到了系统理论的高度与 水平”。此书出版至今,虽已整整度过了 15个年头,但在此领域的研究上 还是在不间断地引领着潮流。任何一门学科,如果要求它成为一门科学的 话,所追求的最具有根本性的应该就是这些学术的结果。


《中国饮食史》跨越了数千年的中国历史,将研究的目光从远古先民 的饮食方式一直延续至上世纪中叶。通过揭示历史变迁中的内在联系,力 图展示传统中国饮食文化的本质内容,将社会历史的各个时期、各个方面 与饮食文化结合起来进行考察研究,将一个具有多层次结构并富有强劲生 命力量,包涵了物质与精神两大层次的中国饮食历史的动态过程,表现得 淋漓尽致。不难发现它具有以下三大特点。

一是独具匠心,构建了全新的研究及论述之理论体系。作者在创立该 书的研究体系构架时,采用了 “纵”(历史发展阶段或王朝断代时序)、 “横”(每一时段中的文化专题)结合的方式,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及近现代社会中不同朝代、不同历史时期的饮食历史切成段,再 将每一时段中的饮食文化串起来,以保证其系统性与整体感。

二是广征博引,注重考古学、民族学、民俗学资料的运用。作为一部

大型的饮食史着作,仅靠一些现存历史资料是不够的。本书作者对大量零 散史料进行了细密研究和剖析,又苦心钩沉考古学、民族学、民俗学等方 方面面的资料,利用考古发掘实物,辨明真伪,合理运用,从而弥补了历 史文献资料不足的缺陷,将中国饮食的历史风貌生动、立体地展现在读者 面前,使人感到全书论之有理,落墨有据。

三是箪路蓝缕,填补了对少数民族饮食文化研究的空白。自古以来中 国就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国家。然而,在以往诸多的历史着作中,人们 大多重视对汉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研究,而对少数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或一笔 带过,或语焉不详。本书对此不但不回避,而且知难而上,对少数民族饮 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用全书近六分之一的篇幅予以展示。使读者 进一步了解历史上汉民族与少数民族饮食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紧密 关系,同时也使本书成为一部真正的、名副其实的中国饮食文化史专着。

《中国饮食史》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 学术专着。但着述者来自全国各科研、教学单位,文风各异,虽经统稿, 仍不可避免地存在全书文字风格不尽统一的现象。然而这并影响它在中国 饮食史研究,乃至中国社会史、中国文化史研究中的学术地位和价值。

本书的图片,除作者提供一部分外,尚有一部分采自《文物》、《考 古》杂志和各种考古发掘报告。在此谨向给本书提供帮助的朋友及同仁致 以衷心的感谢。


距今约180万年前

西侯度猿人 旧石器时代初期。1960年首先发现于山西芮城西侯度, 这是国内迄今为止最早的人类用火遗址,并有人工凿斫痕迹的鹿骨头和火 烧过的兽肋化石。

距今约170万年前

元谋猿人(亦称“元谋直立人”或“元谋人”) 旧石器时代初期。 1965年在云南元谋上那蚌村发现。遗址中炭屑和动物烧骨并存,大多数学 者认为这些是元谋人用火的证据。

距今约70万年一23万年前

北京猿人旧石器时代初期。1929年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发现。 遗址留有大量的灰烬,最厚处达6米。在灰烬中夹杂着大量被烧过的动物骨 骼。这是现阶段已知的我国先民们人工用火的最早物证,标志着我国先民当 时已进入熟食时代。

620中国饮食史•卷六

距今约1万年

万年仙人洞遗址 新石器时代早期。发现于江西万年仙人洞。发现有 火堆遗迹。出土有农具、炊具,表明我国农业当时已经起源:

距今约9000年

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出土有农具、陶制饮食器具,还有家猪化石。

距今约8000—9000年

湖南澧溪八十垮遗址出土一批稻谷,兼有釉、粳、野生稻和小粒形原 始栽培稻的特征。

约公元前600 —公元前5000年

裴李岗文化 分布在河南中部。农作物为粟,大量出土有加工粟的石 磨盘、石磨棒。饲养的家畜主要为猪。陶器器形主要有杯、盘、碗、钵、 鼎、勺、双耳壶、深腹罐等。

磁山文化在河北武安发现。农业生产已有相当规模,曾在磁山遗址 的窖穴中发现有大量的粟类谷物存在。饲养猪、狗、鸡等动物,有石磨 盘、石磨棒和陶钵、陶罐等出土。

约公元前5000-公元前3300年

河姆渡文化1973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发现。农业已进入超耕阶 段,发现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谷粒和秆叶。家畜主要有猪、狗、水牛。狩 猎和渔猎在经济中仍占一定地位。遗址中还发现我国迄今为止最早的漆 器——木质漆碗和最早的水井。

附录中国饮食历史大事记621

约公元前5000年一公元前3000年

仰韶文化1921年在河南滝池仰韶村首先发现。以农业为主,饲养了 猪、狗等家畜,还兼营渔猎。以彩陶为特征,并出土有磨盘、磨棒、杵、 鱼钩、鱼镖等。

约公元前4300年一公元前2500年

大汶口文化1959年在山东宁阳大汶口镇、堡头村首先发现。主要分 布于山东和苏北地区。农产品较过去丰富。猪、狗、牛、羊等家畜的数量 增加。有些遗址还出土有大批酒器,表明其时的酿酒业已经开始发展。

约公元前3300年一公元前2200年

良渚文化1936年首次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农业已很发达,出现 了犁耕。农作品种除籾稻、粳稻外,还有花生、芝麻、甜瓜、蚕豆等。陶 器制作已普遍使用轮制技术。

约公元前2500年一公元前2000年

龙山文化1928年山东章丘龙山街道城子崖首先发现。经济以农业为 主,畜牧业较为发达。出土有我国迄今为止最早的食案。

传说时代:

燧人氏钻木取火,教民熟食。

伏羲氏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业;并发明杵臼之利。

神农氏教民从事农业生产;又尝百草,教民食五谷,使用茶叶治病 解毒。

黄帝传说“黄帝始有釜甑,火食之道成”;“黄帝始蒸谷为饭,烹 谷为糜”。

炎帝 传说“炎帝于火,死而为灶”。

622中国饮食史•卷六

约公元前21世纪一公元前17世纪夏朝

仪狄善酿浊甜酒,名之“醪酒”。

少康曾为有虞氏庖正,善酿制秫酒。

洛阳关林皂角树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粟、小麦、黍、高粱、水稻、豆 等炭化谷物。安徽马鞍山含山大城墩遗址出土炭化籾稻、粳稻。农业经济 地理架构表现为“北粟南稻”。

粮食加工器具有石磨盘、磨棒、磨石、杵臼等。

谷类粮食熟食法为“米而不粉”。

日用饮食陶器有炊器、盛食器、盛菜羹器、盛酒器、饮酌、挹取、沃 盥等功用和形制方面的细分。又有白陶、漆器等高级饮食器。

夏代晚期出现青铜酒礼器爵、肆、盖、鼎、瓠、角等。

伊尹善烹调,初步总结岀一套“鼎中之变”的烹调理论和操作方法。

中原地区凿井饮水,水井有木构护壁。

约公元前17世纪一公元前11世纪 商朝

郑州商城遗址发现商代前期人工所砌的蓄水池。

河北藁城台西遗址发现商代中期地下箱井式套式窖穴,类似后世食品 井藏法所用的冷库。

青铜礼器品种大增,前期有爵、瓠、鼎、肆、蚕、尊、甑、鬲、囱、 昙、嚣、盘、盂等,约13种;晚期又出现彝、壶、缶、觥、解、瓯、角、 豆、甑、瓒、俎、罐等,增至25种以上。还有象牙觥、象牙杯、白陶、瓷 陶、釉陶、玉石制品等高级饮食用器。

流行一日两餐制,上午一餐名“大食”,下午一餐名“小食”。

进食方式以抓食为主,又借助匕、栖、勺、斗、刀、削、叉、毕、瓒 等餐具进食,晚商还有青铜箸、象牙箸。

商代中期以前已能用人工培殖酵母酿制各类酒。酒的品种有粟酿制的

附录中国饮食历史大事记623

白酒、黍酿制的倒、调入郁金之汁的郁倒、稻米酿制的醴、桃仁果酒、李 酒、枣酒,还有草木樨、大麻籽浸制的药酒。

殷商时期甲骨文记载的谷类粮食作物有禾(粟)、黍、粱(糯性 粟)、麦(大麦)、来(小麦)、秘(稻)、稼(糯稻)、誉(大豆;一 说稻)、齐(稷)等9种。称地下粮窖为“仓”,地上粮库为“廪”。

晚商肉类食品,家畜有猪、犬、羊、牛、马、鹿、象;家禽有鸡、 鸭、鹅等;豢养有牢间圈养或牧场放牧。

猎自自然界的野味有虎、兜、象、豹、熊、野猪、鹿、麋、麋、荐、 狐、野牛、兔、羚羊、膜、狸、獴、獐、猴、鹰、雕、雉、鸟等。

水产品有黄颖鱼、鲤鱼、青鱼、草鱼、赤眼鳟、馏鱼、贼鱼、大口鲸 鱼、鳄鱼、鲸、鳖、龟、贝蚌螺蛤等。

商武丁时烹饪法有燔、炙、炮、水煮、汽蒸等。

调味品有盐、梅、酒、花椒、糖等。

有名菜肴和羹,是用各种调味品烹调成的肉羹汤。

肉类食品保藏有生脯制法,称为“脸”。又有酒藏法和盐渍法。

妇好墓出土巨型青铜三联瓯,重138千克多,是迄今所见商代最大的 多眼烧灶,为用于盛筵的炊蒸器。

安阳殷墟出土 “后母戊”方鼎,约833千克,通体高133厘米,为方鼎 之最。

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晚商烹煮器瓯,通体高105厘米,重78.5千克,可 称商代第一瓯。

新干大洋洲又出土了迄今所知最早的酒礼器青铜瓒。

商代中晚期武丁时,朝中设有“多食”等一批厨官。

商武丁时至商末,朝中筵席宴飨分为三类,大型正规的朝宴、礼宴称 为“飨”,一般便宴称为“燕”,居常私宴称为“食”。

商廪辛、康丁以降王都内官方宾馆称“公馆”。在交通干道上,除有 称作“次”的专供使者食宿的驿站之设外,又增设了提供过往行人饮食住

624中国饮食史•卷六

宿之便的“羁”站旅舍。

商末饮食业进一步发展。姜尚早先曾屠牛于朝歌,卖饮于孟津。

《史记•殷本纪》载:“纣始为象箸。”

民间有冬闲时合族聚食的礼俗。崇饮之风通贯于社会上下。

约公元前1060年

周公封康叔于卫,并作《酒诰》,命其戒酒,认为殷商亡国的原因就 是大量酗酒所致。提出要爱惜粮食。平时不许饮酒,只有在祭祀节庆、敬 老等场合才能上酒入席。《酒诰》是中国最早的禁酒法令。

约公元前1058年

周公制礼作乐。西周的礼乐制度,共有五类:一曰吉礼,二曰凶礼, 三曰宾礼,四曰军礼,五曰嘉礼。嘉礼是宴饮婚冠的礼仪,其中包括天 子、诸侯、公卿的宴礼和飨礼以及各级官员的饮酒礼和食礼,等等,等级 森严,名目繁多,标志着中国古代饮食礼制的初具规范。

约公元前1100年一公元前710年

根据《诗经》、《三礼》等历史文献记载及考古资料证明,在这一时 期中,粮食、蔬菜、果品、畜牧和渔业的分工逐渐形成,加上狩猎和采 集,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烹饪原料,并且形成了主配料、调味料、佐助料 的分类结构格局;初步区分出原料的高低档次;有了鉴别与选择原料的经 验;提出了原料和膳食组配的方法;对一些原料的性味、功能及其对人体 的作用进行了总结。

这一时期的烹饪方法有蒸、煮、烤、炖、煎、炸、炙、炮、炒、腌、 渍等。

据《三礼》记载,西周王室的饮膳制度已十分完备,分工明确,有众 多官员负责原料、调料的采集、制作、保藏以及烹饪、进食等事宜。出现

附录中国饮食历史大事记625

了八珍名食,其中的炮豚采用了烤、炸、炖的复合烹调方法。酒的制作也 达到了较高水平,出现了事酒、昔酒、清酒。

约公元前1004年一元前967年

西周最大的青铜鼎被制作出来,它高122厘米,口径83厘米,腹深54 厘米,重达266千克,造型为牛首兽面纹。

西周中期

饮食器具中的重型鼎逐渐消失,出现了列鼎等成套饮食器具。

西周晚期

小型实用的青铜饮食器具增多。

公元前771年一公元前476年

发明冶铁技术,并用于农业生产,开始用铁犁耕地,并使用铁镶、铁 铲、铁镭、铁镰等铁制农具。并用铁制造饮食器(如铁足铜鼎)。

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见于《逸周书》记载。

农圃分工,园艺走上独立发展的专业化的道路。柑橘出现记载,并记

录了 “橘逾淮而北为枳”的现象。

养马业有很大发展,按毛色分类,马已有16种之多。

出现相畜术,并出现了伯乐、九方埋、宁戚等着名相畜家。

长江下游出现大规模鱼池养鱼。

使用干制法加工鱼类。

已有酱和醯(醋)。

公元前770年一公元前221年

出现嫁接技术

626中国饮食史•卷六

《周礼•天官》中记载了负责掌管周王室饮食的官名一膳夫、庖 人、内瓮、外飨、亨人、甸师、兽人、渔人、鳖人、腊人、酒正、酒人、 浆人、凌人、笹人、醯人、醯人、盐人以及食医等,至迟不出春秋之世, 至广不出周王室及鲁、郑、卫三国的官制范围。

公元前722年一公元前479年

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春秋》成书,“《春秋》者,鲁史记之 名也”。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年),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 凡242年。鲁国史官左丘明,采集诸侯各国史记,为之作传,是为《春秋 左氏传》。《左传》是一部记述春秋时代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和文化多 方面情况的文史名着。其中也有涉及饮馔的少数资料,可与《周礼》、 《论语》等书的资料互相补充印证,极具考证先秦饮食制度的参考价值。

公元前551年,孔子诞生。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为春秋末的大 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不仅是儒家的宗师,而且是诸子的前导之一。 孔子的门人将孔子的言行记录下来辑纂成书,是为《论语》。全书共20 篇,广泛记述孔子为政、做人的言行。其中《乡党》篇记述了士大夫的饮 食制度。

孔子整理、编订的《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大致是周初至 春秋中期的作品,产生于今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及湖北等地,共305 篇。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大都是民歌,其中有不少 篇章颇涉当时广大人民的饮食状况和风俗;《雅》、《颂》有些是宴会乐 歌,还有一些是祀神祭祖的诗。总之,《诗经》对于考察先秦的饮食状况 很有参考价值。

与孔子同时代的老子着有《道德经》上下篇。其书既以“道德”为主 旨,自然甚少涉及饮食之事。老子主张“清静无为”,但也承认人民必须 “实其腹”,而且要求“甘其食”。

附录中国饮食历史大事记627

公元前710年一公元前676年

秦国有了凌阴(冰室)建筑。

公元前685年一公元前643年

出现了易牙和俞儿两位烹调大师。

公元前613年一公元前591年

孙叔敖在安丰城(今安徽寿县)开芍陂,这是我国最早的大型陂塘灌 溉工程。

公元前608年一公元前573年

里革提出禁捕幼鱼,为保护鱼类资源、使其永续利用的开端。

公元前590年一公元前570年

“王子婴次(齐)炒炉”铸成,标志当时的烹调技术不仅出现了煎、 炒的方法,而且有了专用的炊具。

公元前559年一公元前541年

楚国不仅王室设有冰室,卿大夫家也设有冰室。

公元前548年

劳掩“书土田”,因地制宜,利用土地。

公元前526年一公元前515年

在吴国出现了太和公和专诸两位擅长烹制鱼类等水产品的大师。

628中国饮食史•卷六

公元前514年一元前496年

吴国王室有了冰室。

公元前497年一元前465年

越国王室有了冰室。

公元前468年一公元前376年

墨子在其着作中强调粮食对百姓和国君同样重要。他说:“凡五谷 者,民之所仰也,君之所以为养也。”又说:“食者,国之宝也。”他指 出农民由于受到沉重的剥削,“冻饿死者,不可胜数也”。因此,他主张 节制过度奢侈的饮食,反对美味,认为只要做到“充虚继气,强股肱、耳 目聪明则止”。他理想中“圣王”,平日的食物是“黍稷不二,羹裁不 重”,所用食具为“饮于土瑠”。

公元前5世纪

《仪礼》成书。此书内容中有关烹饪的部分,主要是记述作为礼品或 祭品等使用的食物,以及宴会的礼仪,如《燕礼》、《特牲馈食礼》、

《少牢馈食礼》等篇。可见古代食物品种。

公元前475年一公元前221年

轮作复种开始萌芽。

已大力推广冬麦(宿麦)。

大豆成为重要粮食作物。

已有适地适树的种植观念。

蜂蜜利用已见于记载。

牛、马等家畜适宜配种期见于记载。

附录中国饮食历史大事记629

鸡、猪、狗等小家畜的饲养,在农区备受重视。

家禽饲养中出现代孵术。

出现“鸭城”、“鸡陂”,这是我国最早的鸭场和鸡场。

提倡保护鱼类资源。

酿酒技术已有明确记载。

山现豆豉,称为“大苦”。

出现大型粮仓。

实行分食制。

公元前5世纪一元前3世纪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周礼》,亦称《周官》、《周官经》,总42卷。 内容综述周王室官制,但窜入战国时各国的制度。有关烹饪者,以卷一、 卷二的《天官冢宰》为多,从中可以了解周王室的饮食制度、食物品种及 食疗等情况。此外,《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等篇内也有涉及烹饪或 饮馔的内容。

成书于战国的《礼记》(一部分成书于汉代),是阐述礼仪的。其 内容记述古代的社会规范与道德规范(礼)的理论与实际情况,以及当 时的文化制度。其中有关烹饪者,亦多属宴礼等类。与烹饪学有关而重 要的是“八珍”部分,它对当时的食物名称及烹调方法等有比较简略的 记述。

后人托管仲之名,成书于战国的《管子》内容庞杂,其中《权修》、 《治国》、《重令》、《轻重丁》、《轻重己》、《弟子职》、《地 员》、《乘马数》、《揆度》、《山权数》、《立政》、《大匡》、《轻 重甲》、《侈靡》等篇涉及齐国的饮食。

战国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一部托名黄帝所着 的我国古代极为重要的典籍。它包括《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灵 枢》论述针灸医学基础理论。《素问》论述医学基础理论,其中因论医学

630中国饮食史•卷六

而涉及饮食,多半是食养治疗之道。

公元前372年一公元前289年

孟子在其着作中提出“不违农时”。承认人们的口腹之欲和对美食、 美味要求的合理性。反对统治者为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而剥夺民众的口腹 之欲,主张君王应和人民一起享受生活的乐趣。认为百姓只有在温饱的基 础上才会文明而富有教养;士人应该富有精神力量,战胜饥饿,把自己锻 炼成为一个能肩负人类使命的人。

公元前4世纪

使用脱粒工具连枷。

出现粉碎加工工具石圆磨。

甘蔗见于记载,时称为“柘” O

约公元前340年一公元前278年

屈原着《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其作品“书楚语,作 楚声,记楚地,名楚物”,尤以《招魂》(一说宋玉着)、《大招》(一 说景差作)涉及楚地物产之丰和饮食之美为多。

公元前332年

我国桃树传入希腊。

公元前316年

秦人取蜀。从此以后,饮茶逐渐在中国传播开来。

公元前292年一元前235年

秦相国吕不韦招致宾客着其所闻,融合先秦各派学说,成《吕氏春

附录 中国饮食历史大事记631

秋》一书。该书的《重己》、《本生》、《本味》、《尽数》等篇均涉及 饮食问题。

公元前221年

西北地区畜牧业大发展,并出现大畜牧主。

公元前3世纪

岀现“厩苑律”,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畜牧法规。

出现家畜检疫,预防寄生虫。

出现“仓律”,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粮食储存和管理法规。

“仓律”表明,直至战国末,普通民间社会仍基本维持着一日两餐的 常俗。

据《黄帝内经•素问》记载,大概在战国末,与一日两餐制并行的一 日三餐制,已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而得以推广开来。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二十八年)

修凿灵渠。

公元前207年一公元前202年(秦汉之际)

因战乱出现全国性的饥荒。

公元前194年一公元前157年(汉惠帝与文帝时期)

社会稳定,经济走向恢复,饮食水平稳中有升。马王堆汉墓遣策显示 出两汉时期的食物制作方式大都在此时形成。不晚于此时,出现豆芽(大 豆黄卷)。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医书反映了西汉前期人们对饮食与健康的认 识水平。

632中国饮食史•卷六

公元前156年(汉景帝元年)

连年灾荒,食物短缺,百姓有因饥仅而死者。

公元前147年(汉景帝中元三年)

因旱灾禁酷酒。至景帝后元元年(公元前143年),取消禁酷酒令。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建元三年)

黄河泛滥,造成中下游地区饥荒,人相食。

公元前129年(汉武帝元光六年)

穿渭渠以漕关东粟,三年而通。

公元前128—公元前123年(汉武帝元朔年间)

不晚于此时,《淮南子》一书撰成。其中有大量涉及食物结构、食物 制作和烹饪理论的记载。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元狩三年)

派官员去有水灾的郡县指导种冬小麦。

关中地区的冬小麦种植得到大规模推广。

出现大水面养鱼。

公元前115年(汉武帝元鼎二年)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归来。自此之后,原产于中亚和西亚地区的葡 萄、石榴、苜蓿、大蒜等果类与蔬菜品种,以及葡萄酒等饮料输入中国。

三月,大雨雪。夏大水。关东地区平原、渤海、泰山、东郡诸郡饿死 者以千计。

附录中国饮食历史大事记633

公元前114年(汉武帝元鼎三年)

关东地区出现大范围饥荒,人相食。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

出现马酒。

公元前89年(汉武帝征和四年)

武帝统治时期,饮食水平较以前有大幅度提高,来自西域和亚热带地 区的水果成为中原地区居民的食物。西北地区随着移民的进入得到开发, 当地的饮食结构出现变化。在饮食生活中追求奢侈享乐成为社会风尚。

公元前83年(汉昭帝始元四年)

连年歉收,造成食物匮乏。

公元前81年(汉昭帝始元六年)

召开盐铁会议,根据会议讨论.撤销榷酣官。盐铁会议的主要内容后 被编成《盐铁论》一书,其中的《散不足》等篇记载了西汉前期到中后期 饮食生活的变化。

酒价每升四钱。

公元前78年(汉昭帝元凤三年)

因水灾造成部分地区食物匮乏。

公元前76年(汉昭帝元凤五年)

谷物价格下降。

634中国饮食史•卷六

公元前71年(汉宣帝本始三年)

出现因旱灾引起的食物匮乏。

公元前65年一公元前62年(汉宣帝元康年间)

连年丰收,谷每石五钱。

公元前49年一公元前48年(汉元帝即位及初元元年)

关东地区出现大水灾,引起大面积饥荒,人相食。灾情延续到次年。

公元前42年(汉元帝永光二年)

连年灾荒,全国粮食价格上涨,其中京师谷石二百余钱,边郡四百, 关东五百。

公元前41年(汉元帝永光三年)

复设盐铁官。

公元前33年(汉元帝竟宁元年)

不晚于此时,出现蔬菜温室栽培技术。

公元前32年一公元前7年(大约在汉成帝时)

中国现存最早的农书《氾胜之书》问世,其中涉及了食物的制作技 术。不晚于此时,饼类食物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食品。

约在西汉时期,中国最早的养鱼专着《陶朱公养鱼法》问世。谷物加 工中使用扬车、大铁犁。

约在公元前1世纪,小麦加工成面粉,面食开始出现。出现豆豉。出 现用于谷物脱壳的加工工具。

附录中国饮食历史大事记635

公元前6年一公元25年(西汉末年)

因动乱和战乱出现全国性的饥荒。

公元50年一75年(汉光武帝后期及明帝时期)

社会经济得到恢复,饮食水平逐渐得以提高。

公元76年一88年(汉章帝时期)

九酝春酒法出现,在酿酒中采用连续发酵技术。

出现小麦曝晒储藏,为中国古代小麦热进仓之始。

公元126-144年(汉顺帝年间)

张掖地区饥荒,粟每石上涨至数千钱。

东汉中期以后,在饮食生活中追求奢侈的风气日益炽烈,宴饮活动时 时可见。

公元168-172年(汉灵帝建宁年间)

不晚于此时,崔宴撰成《四民月令》一书,其中有大量关于饮食生活 的记载。

外来食物胡饼成为人们所喜好的食品。

调味品豆酱也在此时出现。

公元2世纪后期(汉灵帝末年)

朝廷官员沉溺酒中,酒价涨至千文一斗。大致在此时,刘熙《释名》 一书撰成,此书中《释饮食》、《释用器》等章,是记载汉代人饮食状况 的重要资料。

636中国饮食史•卷六

公元2世纪与3世纪之交(汉献帝初年)

因动乱和战乱出现全国性的食物匮乏与饥荒。

约在此时,张机《金匮要略》问世,其中《禽兽鱼虫禁忌并治》和 《果实菜谷禁忌并治》两篇,集中探讨食疗和饮食卫生,是反映汉代饮食 思想的重要资料。

东汉时期,由散曲发展到饼曲酿酒。

小型水利灌溉系统在长江流域持续发展,江南地区人民的饮食水平较 以前有所提高。

珠江三角洲出现双季连作稻。

饮茶习俗普及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公元220年之前

曹操《四时食制》成书,这是第一部关于饮食的专着。

公7E220—265年(三国时期)

铁釜得到广泛使用。

三国初期出现饼茶。

稻田养鱼见于记载。

公元265—280年

三国吴沈莹《临海水土异物志》成书。书中记载了东南沿海少数民族 地区的动植物食物资源及饮食生活状况。

公元265—420年(两晋时期)

长江中下游水稻再熟。

南方出现养狗、食狗肉之风。

附录中国饮食历史大事记637

水碓、水碾、水磨已经开始使用,洛阳最为普遍。

嵇康《养生论》和葛洪《抱朴子》中提出了节制饮食以养生的观点。

公元265—316年(西晋时期)

《广志》成书,记载北方粟的品种12个,南方水稻品种13个,鸡的品 种8个。

北方“相尚用胡床、貂槃,及为羌煮貂炙,贵人富室,必蓄其器,吉 享嘉会,皆以为先”(《晋书•五行志》)。

江南水生蔬菜菱白、饨菜等已经为人们广泛食用。

公元304年(晋惠帝永安元年)

嵇含(263-306 )《南方草木状》成书,书中记载了岭南地区的果品 等食物资源及其加工、食用的方法。

公元317—420年(东晋时期)

僧徒在寺院周围种植茶树。

公元353年(东晋永和九年)

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等41人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祓禊之礼。 后上巳节宴饮,曲水流觞,为后世效仿,成为重要节日食俗。

公元420—589年(南北朝时期)

白菜在南方已经为人们广泛食用。春韭晚秘(白菜)为南方人日常蔬菜。

端午节基本定型,应节食品粽子已经出现。

南方和北方饮食店肆业一派萧条。

北朝屠贩业兴旺,一些王公贵族也参与其中逐利。

南朝粮食买卖活跃,官员、军人参与贩卖。

638中国饮食史•卷六

公元386年前后

北魏崔浩《食经》成书,这是北方世家大族饮馔经验的总结。书中记 载了从日常饮食到宴会、祭祀的菜肴和食品制作及烹饪的全部内容。

公元479—502年(萧齐时期)

虞惊《食珍录》成书,这是南方世家大族饮馔经验的总结,书中记载 了许多南方风味肴馔的饮食方。

公7E502—557年(萧梁时期)

宗懐《荆楚岁时记》成书,书中主要记载了荆楚地区节令、节日的饮 食习俗,及许多应节食物品种。

公元530年前后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成书,这是一部具有集大成性质的饮食学着 作。书中详细记载了各种食物原料如粮食、油料、蔬菜、果品等的栽培和 禽畜、鱼类的养殖技术,对各种主副食品的加工、烹饪,包括用料,炊制 程序,炊制方法,成品的色、香、味、形等都有详尽记述。

制曲、造酒、做酱、做醋、做豆豉等技术已经很成熟。

蔬菜及葡萄、梨等水果等已经使用窖藏保鲜技术。

谷物制糖技术已经成熟。

公元521年(梁普通二年)

梁武帝在宫中受戒,颁布《断酒肉诏》,佛门素食迅速推广,素菜逐 渐发展起来。

附录中国饮食历史大事记639

公元581年一618年(隋代)

万苣传入我国。

出现柑橘涂蜡保鲜技术。

公元605年一618年(隋炀帝大业年间)

谢讽《食经》成书,记载隋及隋以前食目53种。

虞世南《北堂书钞》成书,其卷142—148为酒食部,共7卷60类。

公元616年(隋炀帝大业十二年)

吴郡献鲤鱼腴毡40増,共用鲤鱼12000头。

隋唐时期

已经广泛采用人工采集鱼卵孵化鱼苗的方法。

公元618-907年(唐代)

养麦种植迅速发展。水稻产量高居各类粮食之首,小麦产量超过粟类 居于第二位,稻麦成为主要粮食。

大豆主要用于制作豆酱、豆豉等豆制副食品,基本不用于主食。

规定不许买卖鲤鱼,鲤鱼养殖很受影响。

利用长安附近的温泉栽培蔬菜,促成栽培技术取得进展。

中秋节正式成型,应节食品有玩月羹和面点等。

饮酒之风盛行,歌舞佐饮、饮酒赋诗、饮酒行令、乐伎陪饮等成为时尚。

酒肆业极其兴旺,其中许多酒肆为胡人经营,酒家胡和胡姬很受时人 重视。

面粉加工工具如水碾、水磨等非常普及,面食成为北方人民的日常主 食,城市中经营胡饼、汤饼、笼饼、毕罗等面食的食肆非常多。毕罗是新

640中国饮食史•卷六

出现的食品,有专门制卖毕罗的毕罗肆。

流行金银饮食器具和精美瓷食器,唐三彩食器也较为普遍。

火炉使用较为广泛。

高桌大椅渐渐流行,传统的分食制逐渐过渡到合食制。

唐朝初年

孙思邈( 581—682 )《千金要方》成书,其中《食治》部分称《千金 食治》,是我国第一部食疗养生方面的着作。

孟诜(621-713)《食疗本草》成书,这是一部极具实用价值的食疗 养生着作。

公元624年(唐高祖武德七年)

欧阳询《艺文类聚》成书,其卷72为食物部,卷73为杂器物部,卷 81、82为药香草部,卷86、87为果部,卷90—92为鸟部,卷93—95为兽 部,卷96、97为鳞介部,记载了许多饮馔名目,保存了大量前代饮食典 籍。

公元631年(唐太宗贞观五年)

金桃、银桃传入我国。

公元639年(唐贞观十三年)

马乳葡萄从西域传入中原。

唐太宗在宫中酿造葡萄酒获得成功。

公元641年(唐贞观十五年)

文成公主入藏,茶叶传入吐蕃。

附录中国饮食历史大事记641

公元646年(唐贞观二十年)

菠菜传入我国。

公元632—646年(唐贞观六年至二十年)

茶叶传入朝鲜。

公元627—754年(唐太宗贞观至唐玄宗天宝年间)

西北官营牧场规模庞大,家畜饲养大发展。

唐中宗开始

一年一度的新进士的曲江宴非常隆重,出现了专门承揽进士酒席的 “进士团”。

公元705年(唐中宗神龙元年)以后

流行烧尾宴,韦巨源有《烧尾食单》流传,今本记载各种精美食品菜 肴58款。

公元714年(唐玄宗开元二年)

敕各州县不得闭粲,鼓励各地粮食流通。

公元727年(唐玄宗开元十五年)

徐坚《初学记》成书,中有器物部、果品部、兽部、鸟部、鳞介部, 记载了大量饮食史资料。

公元713—756年(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

开始贡茶。

642中国饮食史•卷六

民间饮食之风极盛。

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

茶叶传入日本。

上巳节曲江宴饮极盛,有上万人参加。

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前后

陆羽(733-804 )《茶经》成书,书中全面论述了种茶、采茶、制 茶、饮茶的方法和要求,开始了饮茶有道的时代。

唐代中期以后

南方稻米大批接济京师。

公元765年(唐代宗永泰元年)

京畿地区始收麦税。

公元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

麦税超过粟税,表明小麦产量已经高于粟类。

公元782年(唐德宗建中三年)

开始征收茶税。

公元785—804年(唐德宗贞元年间)前后

南方出现大片茶园,长城(今浙江长兴县)一县采茶人数就达3万人。

公元805年(唐顺宗永贞元年)

回纥“驱马市茶”,历史上茶马互市开始。

附录中国饮食历史大事记643

公元806年(唐宪宗元和元年)以前

同州苦泉羊培育成功。

公元806—820年(唐宪宗元和年间)

人工驯养水獭捕鱼。

公元836年(唐文宗开成元年)以前

海枣、扁桃、树菠萝、齐墩果等外来水果传入我国。

公元838年(唐文宗开成三年)

是年上巳节河南尹李待价邀白居易等举行游船野宴,规模盛大。

公元856年(唐宣宗大中十年)

杨晔《膳夫经手录》成书,该书记载了许多当时的食物名目和食物制 作方法。

公元874年(唐僖宗乾符元年)

将鎏金银质茶具11种共计12件放入扶风法门寺地宫封藏。

公元889—904年(唐昭宗时)

刘恂《岭表录异》成书,记载了40余条岭南地区与中原不同的饮食烹 饪内容。

公元907—960年(五代时期)

西瓜从回纥传入契丹地区。

豆腐已经见于记载。

644中国饮食史•卷六

南唐韩熙载夜宴最为着名,画家顾阂中有写实画《韩熙载夜宴图》传 世,图中饮食使用高桌大椅,人们不再席地而食。

南唐金陵士大夫擅长烹饪,菜肴名品号称“建康七妙”,为时人所 重。

公元961年(宋太祖建隆二年)

正月,吴越国初榷酒酷。

七月,赵匡胤设酒会宴请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等高级将领。酒 酣之际,赵匡胤罢去石守信等人军职,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杯酒释兵 权” O

公元963年(宋太祖建隆四年)

十二月,宋太祖以南郊礼毕,大宴于广德殿。自此以后,凡大礼结 束,宋廷都要设宴招待文武百官,称饮福宴。

同月,泉州陈洪进派使节进贡宋廷,上贡茶叶以万计。

公元967年(宋太祖乾德五年、辽穆宗应历十七年)

六月,辽穆宗好夜饮,因怒滥刑,曾支解雉人寿哥、念古,杀鹿人44 人。

公元968年(辽穆宗应历十八年)

正月,辽穆宗于宫中宴会,不受贺。观灯于市,以百两银子买酒,命 群臣也出钱买酒,纵饮三天。

五月,辽穆宗与政事令萧排押、南京留守高勋等酣饮,连日夜。酒醉 后杀鹿人颇德等8人。

附录中国饮食历史大事记645

公元969年(宋太祖开宝二年)

宋太祖召节度使王彦超等宴饮,解除藩镇兵权。

公元971年(宋太祖开宝四年)

是年,京师开封米价飞涨,官价斗钱七十。

公元972年(宋太祖开宝五年)

正月罢襄州(今湖北襄樊市)岁贡鱼。

公元976年(宋太祖开宝九年)

吴越国王钱俶朝宋,带南食来东京,从而加速了南北饮食文化的 交流,当时招待钱俶的首选名菜是旋鲜。自此以后,宫廷大宴首荐此 味。

公元977年(宋太宗赵灵太平兴国二年)

正月,宋太宗禁江南私卖茶。

是年,蒸制散茶。

公元983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

十二月,李昉等编成《太平御览》1000卷。该书第843—867卷为饮食 部,下设酒、食等62个类目。

是年,宋太宗在琼林苑赐宴新科进士,称“琼林宴”。

公元984年(宋太宗太平兴国九年)

五月,开江南盐禁。

646中国饮食史•卷六

公元985年(宋太宗雍熙二年)

六月,复禁盐、榷酷。

公元990年(宋太宗淳化元年)

二月,除江南、两浙、淮西、岭南诸州渔禁。

公元994年(宋太宗淳化五年)

九月,改革诸州榷酣制度。

十二月,陈恕定茶法。

公元996年(宋太宗至道二年)

高僧赞宁卒。赞宁撰有《笋谱》2卷,书中记有竹笋品名90余个,并 在“食”类中记述有关烹调、食用与保存笋的方法。

公元999年(宋真宗咸平二年)

闰三月,诏“江、浙饥民入城池渔采勿禁”。

是年,福建转运使丁谓着《北苑茶录》(3卷),专论北苑贡茶的采造。

公元1008年(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

是年,宋路振使辽,归宋后撰《乘辂录》,对契丹饮食有所记载。

公元1011年(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

十月,明定江淮酒价。

公元1012年(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

五月,宋真宗遣使福建,取占城稻3万斛,在江、淮、两浙三路分

附录中国饮食历史大事记647

种,这是中国历史上水稻品种的一次大规模引种。

公元1013年(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

十二月二十四日,诏许民间市官酿,置坊鬻醋。

约此年前后,周绛撰《补茶经》。

公元1015年(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

隐士种放死。放字名逸,洛阳人。性嗜酒,常幅巾短褐,负琴携壶, 溯长溪,坐磐石,采山药以助饮,自号云溪醉侯。

公元1022年(宋真宗乾兴元年)

是年,杭州酒务卖酒100万瓶。

公元1023年(宋仁宗赵祯天圣元年)

是年,北宋大臣寇准死。寇准性嗜酒,史载其“善饮,人罕能敌”。 曾跟皇帝到渲州,每夜与杨亿痛饮讴歌,谐谑喧哗,常常通宵达旦。

当时天下茶、盐、酒税岁课,有连年达不到定额的,于是诏令取一岁 中数别为额,以后不得再行增加。

公元1024年(宋仁宗天圣二年)

窦苹撰成《酒谱》3卷。

公元1025年(辽圣宗耶律隆绪太平五年)

辽圣宗驾幸燕京,礼高年,惠鳏寡,赐酣饮。晚上,六街灯火如昼, 士庶嬉游,圣宗也微服参观。

648中国饮食史.卷六

公元1029年(宋仁宗天圣七年、辽圣宗太平九年)

宋仁宗诏令称:民间有吉凶事酣酒,旧听自便,毋抑配。而江、淮、 荆湖、两浙酒户往往豪制良民,至出引目,抑使多售。必须严行禁止,如 有违反者,许民众告发。

辽灭渤海后,沿旧制不征盐酒税,关市商税亦少。圣宗时,韩绍勋为 户部使,对渤海人民按燕地平山的制度征税,其民不堪负担,遂在大延琳 的领导下举行大规模的起义。

公元1030年(宋仁宗天圣八年)

仁宗在位期间,宫廷御宴奢侈。据载,仁宗有一次内宴,仅蛤蝌一 品,就花钱二万八。由此可见整个内宴之奢侈状况。

公元1031年(辽兴宗景福元年)

辽兴宗继位,派遣使者检查各地稼穑,严禁各地官府私自造酒而浪费 谷物,如官员家中有婚祭等大事,须经有关部门批准才可酿酒。

公元1034年(宋仁宗赵祯景祐元年)

据欧阳修《归田录》卷二称,明道、景祐年间,江西出产的竹笋、金 橘等初至京师,为都人所逐步认识,其中金橘以其清香味美,价重京师。

公元1038年(宋仁宗宝元元年、辽兴宗耶律宗真重熙七年)

十二月,辽兴宗命每天进酒于大安宫,以致荐庆陵。

是年,开封府奏请宋廷,凡宰杀牛马者,许人告捉给赏。

公元1040年(辽兴宗重熙九年)

辽兴宗诏令诸职官非婚祭不得沉湎酗酒废事。

附录中国饮食历史大事记649

公元1041年(宋仁宗庆历元年)

石延年去世。石延年喜剧饮,一次与刘潜到王氏酒楼对饮终日也不交 一言,直至晚上也无酒色。第二天,开封城里盛传昨天王氏酒楼有二仙来 饮酒。又传,他创有囚饮、巢饮、鳖饮、龟饮、鹤饮等法。

同年,刘民撰《北苑拾遗记》1卷,补丁谓《北苑茶录》之遗。其书 今已亡佚。

公元1042年(宋仁宗庆历二年)

正月七日,审刑院、大理寺请自今州县官酒务处,令五家相保,知有 私酝,坐五保。此奏请得到了仁宗的批准。

公元1046年(宋仁宗庆历六年)

欧阳修贬任滁州刺史,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篇《醉翁亭记》。

是年,蔡襄制作建州茶精品小龙团进贡朝廷,并作《北苑十咏》描述 之。

公元1051年(宋仁宗皇祐三年)

蔡襄撰《茶录》,记建州烹试事甚为详细。

公元1053年(宋仁宗皇祐五年)

出现用素茶窖花香的花茶。

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祐二年)

黄儒在此前后撰《品茶要录》1卷,主要论述建州茶的采制、烹试。

650中国饮食史•卷六

公元1059年(宋仁宗嘉祐四年)

蔡襄《荔枝谱》(1卷)问世,书中记载了荔枝的品种及栽培、加 工、贮藏的方法,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论述荔枝的专着。

公元1061年(宋仁宗嘉祐六年)

已培育豆芽作蔬菜。

油菜籽作油料加工见于记载。

用烘熏办法进行柿果脱涩,时称乌柿。

用绿豆制成粉丝已见于《图经本草》。

《格物粗谈•果品》记载活竹贮藏樱桃、绿豆贮藏金橘、窖藏贮橘等 法。

大白菜已有白柩、柴秘、牛肚毯等品种。

公元1064年(宋英宗治平元年)

宋子安撰《东溪试茶录》,详述建州茶的生产、烹试等事宜。

公元1070年(宋神宗熙宁三年)

五月,宋廷对京师肉行供肉问题进行一些改革,招募屠户供羊,这一 措施的实行,使公私耗费减轻了4/10。

公元1072年(宋神宗熙宁五年)

是年,畿内酒坊等处推行连灶法。

公元1073年(宋神宗熙宁六年)

肉行徐中正等26家中下行户,要求出钱免役,不以肉供诸处。

附录中国饮食历史大事记651

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宁七年)

定四川茶叶同西番换马,是为我国正式确立茶马政策之始。

公元1075年(宋神宗熙宁八年)

北宋大臣韩琦死。琦性嗜酒,曾起堂于北池上面,仿照乐天白居易, 因名为“醉日堂”。家藏有名贵酒具玉盏2只。

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在京酒户一年使用糯米30万石。

公元1077年(宋神宗熙宁十年)

据《宋会要辑稿•食货一九》所载,是年全国有酒务1861处,酒利总 额为1310.7411万贯,而买扑酒税为180.4344万贯,占总额的13.7% o

公元1078年(宋神宗元丰元年)

王安石撰《论茶法》,文中称:“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 所无。”充分反映了当时社会饮茶风气的兴盛。

公元1080年(宋神宗元丰三年)

诏令带输旧曲钱及倍罚钱,宽限半年上缴,未经免罚者蠲免1/3。

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

是年,文彦博留守西京,聚洛阳年高者12人,于富弼私宅置酒相乐, 时称“洛阳耆英会”。

同年,绵竹武都山道士杨世昌路过黄州,见到被贬的苏轼。他将蜜酒 的酿造方法传给苏轼。为此,苏轼作《蜜酒歌》记载其事。

652中国饮食史•卷六

公元1083年(宋神宗元丰六年)

春,因浚治蔡河,开断水口,宋廷乃决定在东京通津门外,用汴河水 置水磨百盘,加工茶叶。

公元1085年(宋神宗元丰八年)

是年,泰州兴化令陈直卒。陈直着有《养老奉亲书》,对老人的饮食 事宜详加阐述。

《文昌杂录》记载有果品冰藏技术。

公元1089年(宋哲宗赵煦元祐四年)

苏辙使辽,作《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对契丹饮食多有吟咏。

公元1092年(宋哲宗赵煦元祐七年)

是年,苏轼品尝了由安定郡王侄子赵德麟赠送的黄柑酒,盛赞此酒 色、香、味三绝,并赋《洞庭春色》一文,认为黄柑酒赛过当时的葡萄 酒。

公元1094年(宋哲宗绍圣元年)

赵与时撰《觞政述》1卷,论述宋以前酒令沿革情况。

是年冬天,苏轼在惠州作《新酿桂酒》诗。

公元1096年(宋哲宗绍圣三年)

是年,始诏福唐和明州(今浙江宁波)每年向朝廷进贡车螯肉桂五十 斤,俗谓之“红蜜丁”。同时传入东京的还有肉嫩味鲜的海产品江瑶, “时称佳绝”。

附录中国饮食历史大事记653

公元1098年(宋哲宗元符元年)

江西泰和人曾安止所着《禾谱》问世,这种我国最早的水稻品种志。

公元1101年(宋徽宗赵佶建中靖国元年)

是年,据《后山谈丛》卷四记载,四川水稻加工采用“先蒸而后炒” 的措施,是为我国蒸谷米技术的萌芽。

同年,苏轼去世。他曾以其亲身的酿酒经验兼采民间酿法,撰《酒 经》一部。又写有大量有关酒的诗文.如《洞庭春色赋》、《酒子赋》、 《中山松醪赋》、《浊醪有妙理赋》等。

公元1105年(宋徽宗崇宁四年)

是年,北宋文学家黄庭坚卒。黄庭坚对饮食多有研究,着有《士大夫 食时五观》一书。

公元1106年(宋徽宗崇宁五年)

十月,北宋政府再次以“赡学”的名义提高酒价,“量添二色酒价 钱,上色升五文,次色三文”。同年,诏罢学事司添酒钱。

公元1107年(宋徽宗大观元年)

宋徽宗着《大观茶论》。

北宋大臣曾布死。曾布性嗜酒,每次饮酒,无不大醉,至夜吐出,秽 恶狼藉。家人为了消除臭气,常用御香。

公元1110年(宋徽宗大观四年)

是年,京师牛肉1斤需100文钱,羊肉每斤120文左右,入京客鱼(又 称“车鱼”)每斤不上100文。

654中国饮食史•卷六

公元1112年(宋徽宗政和二年、辽天祚帝天庆二年)

是年,宋徽宗在太清楼宴请蔡京等9位大臣。宴会上山珍海味毕集, 酒池肉林,奢靡到了极点。

辽天祚帝幸混同江钓鱼,设头鱼宴。

公元1115年(宋徽宗政和五年)

十二月十一日,诏令诸路依山东酒价升添2文,六分入无额上供起 发,四分留充漕计。这是北宋政府第三次普遍性提高酒价。

公元1116年(宋徽宗政和六年)

寇宗责着《本草衍义》,该书记载了豆腐制作方法。

三月,唐庚与友人斗茶,并绘《斗茶图》,撰《斗茶记》。

公元1117年(宋徽宗政和七年)

朱肱着《北山酒经》3卷。该书发展了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的 制曲酿酒理论,在中国古代制曲酿酒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为宋代制曲酿 酒工艺理论的代表作。

公元1118年(宋徽宗政和八年)

至北宋末年,都城东京已有大型酒店72家,小型酒店更是不下万数。

公元1119年(宋徽宗宣和元年)

宋徽宗在宣和年间绘有《文会图》,描述宫廷宴饮生活。

公元1120年(宋徽宗宣和二年)

十二月,徽宗在延福宫设宴招待群臣,并亲自表演茶艺,事后蔡京作

附录中国饮食历史大事记655

有《延福宫曲宴记》

公元1122年(宋徽宗宣和四年)

京师开封米价猛增,每石2500—3000文。

公元1124年(宋徽宗宣和六年)

禁止在任官员强迫造酒坊户转卖及置肆卖酒。各路增收的酒钱全部上 交,作为户部开支二

公元1125年(辽天祚帝耶律延禧保大五年、金太宗完颜晟天会三 年)

辽灭亡。辽礼制“重九仪”:北南臣僚清早赴皇帝御帐,随从御驾到 围场,赐茶。皇帝就座,引臣僚御前班立,所司各赐菊花酒,跪受,再 拜。酒三巡,揖起。

又有岁时杂仪:九月九日,天子率群臣部族射虎,射毕,选择高地扎 营,赐番、汉臣僚饮菊花酒。又研茱萸酒,洒门户以求福消灾。

金朝任命榷官,以周年为满,其榷酣沿用辽、宋旧制。

是年,宋许亢宗使金,撰《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对女真饮食 有所记载。

公元1126年(宋钦宗靖康元年)

两浙路酒价一加再加,比熙宁、元丰年间涨了数倍,以致丰年之时 米、曲价贱,民间为了谋利,多违法私酿酒。于是下诏罢去所加酒价。

公元1128年(宋高宗赵构建炎二年)

宗泽创制金华火腿。

656中国饮食史•卷六

公元1129年(宋高宗建炎三年)

总领四川财赋赵开在四川成都改革酒法,停罢用公帑卖供给酒,实行 “隔槽法”。

公元1133年(宋高宗绍兴三年)

在此前后,小麦在长江流域地区迅速发展,形成了 “极目不减淮北” 的景象。

范成大《吴郡志•风俗》记载有炒米,时称“字娄”。

公元1135年(宋高宗绍兴五年、金熙宗完颜晟天会十三年)

正月,金熙宗即位,诏令中外公私禁酒。

六月五日,宋诏令各州不论酒价高低,每升一律加价5文,交总制 司。

公元1142年(宋高宗绍兴十二年)

是年,岳飞遇害,金人闻其死,酌酒相贺。岳飞少时豪饮,宋高宗 说:“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从此他戒绝饮酒。

洪皓(1088—1155 )从金国将西瓜传入南宋。其所着《松漠记闻》一 书,对金国饮食有所记载。

公元1147年(宋高宗绍兴十七年)

孟元老着《东京梦华录》,该书详细记载了北宋都城开封的饮食。

公元1151年(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

十月,高宗幸清河郡王张俊府第,张俊在宅第举行规模浩大、奢侈的

筵宴

附录中国饮食历史大事记657

公元1154年(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

四川遂宁人王灼着《糖霜谱》,总结了当时种蔗和制糖的经验。

公元1161年(宋高宗绍兴三■一年、金世宗完颜雍大定元年)

金国完颜昂出使扬州归家,妻大氏为海陵王庶人从母姐姐,在私第置 酒接风,酒未数巡即卧不饮,而在海陵王时却是纵饮沉酣,数日不醒。大 氏惊异地问他原因,完颜昂说:“我本非嗜酒者,但向时不以酒自晦,则 汝弟杀我久也。”

是年,两浙、江东西、湖南北总计酒课1380余万贯。

公元1162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金世宗大定二年)

金大兴少尹梁肃上言,认为自汉武帝立榷酷法以来,民间粟麦一年为 酒所耗者十常二三,因此应该禁天下酒曲,自京师及州郡官务不得酷贩出 城。但未有结果。

公元1163年(宋孝宗赵容隆兴元年)

南人吴俣撰《丹房须知》。从该书所附的蒸僭器图样来看,当时已广 泛使用蒸馆技术和蒸熠器,这为蒸偕酒器的产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1164年(宋孝宗隆兴二年)

有臣僚上言,请求赣州并福建、广南等处以烟瘴之地,许民间自造酒 服药。将所造酒经纳官税后,许其出卖。

公元1168年(宋孝宗乾道四年、金世宗大定八年)

金更定酒使司课及5万贯以上,盐场不及五万贯者,依旧例通注文武 官,余并右职有才能、累差不亏者担任.

658中国饮食史•卷六

公元1169年(宋孝宗乾道五年)

是年,南宋楼钥使金,撰《北行日录》,对金国饮食有所记载。

同年,日本高僧荣西来到浙江天台万年寺学佛,归国后撰成《吃茶养 生记》2卷,并将茶艺传入日本,被日人尊为“茶祖”。

公元1172年(宋孝宗乾道八年)

常德府知府刘邦瀚说:“湖北之民,困于酒坊,至贫之家,不捐万钱 则不能举一吉凶之礼。”于是根据《乾道重修敕令》,重申严禁抑买(摊 派)。

公元1174年(宋孝宗淳熙元年)

《尔雅翼》卷十载有用梨果套袋防虫的技术。

公元1178年(宋孝宗淳熙五年、金世宗大定十八年)

三月,金世宗下令允许戍边的女真人每逢祭祀、婚嫁、节庆时,可以 自行造酒。

韩彦直《橘录》问世,这是我国最早的柑橘专着。

公元1180年(金世宗大定二十年)

正月,金决定每年拨钱5000贯,酿造随朝百官节酒,按品秩高低赏赐 给百官。

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金世宗大定二■一年)

正月,金世家对大臣们说:“山东、大名等路猛安谋克户之民,往往 骄纵……富家尽服纨绮,酒食游宴,贫者争慕效之。……仍禁其农时饮 酒。”

附录中国饮食历史大事记659

六月,金世宗又对大臣们说:“闻猛安谋克人惟酒是务,往往以田租 人,而预借三二年租课者。……自今……如惰农饮酒,劝农谋克及本管猛 安谋克并都管,各从等第科罪。”

公元1182年(宋孝宗淳熙九年)

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一书刊行于世。

是年,凉薯入福建,时称“新罗葛”。

公元1184年(宋孝宗淳熙■一年、金世宗大定二十四年)

七月,金会宁尹蒲察通言:“可罢上京酒务,听民自造以输税。”

公元1186年(宋孝宗淳熙十三年)

赵汝砺着《北苑别录》,书中对于茶的加工技术有详细叙述。

公元1187年(金世宗大定二十七年)

金试行天下院务依中都例改收曲课,允许民间酿酒现售,以革旧弊。 户部遣官询问辽东来远军,南京路新息、虞城,西京路西京酒使司、白登 县、迭剌部族、天成县七处,除税课外,愿自承课卖酒。

公元1196年(金章宗承安元年)

七月,金章宗下令有关衙门以酒万尊放置于通衢大道,赐民纵饮。

规定中都曲使司以大定年间的平均数作为定额。该年,中都曲使司年 收入405133贯,西京酒使司年收入107893贯。

公元1200年(金章宗承安五年)

金医学家刘完素卒。着有《素问玄机原病式》、《宣明论方》、《素 问要旨论》等医书,内论及饮食。

660中国饮食史•卷六

公元1205年(宋宁宗开禧元年)

宋宁宗御赐“径山兴圣万寿禅寺”额。当时径山寺以茶宴着称于世。

公元1206年(宋宁宗开禧二年、金章宗泰和六年)

金章宗诏令七品以上官员之家方许饮茶,并不得出售及馈赠。

是年,南宋诗人杨万里死。杨万里喜饮茶酒,所写酒诗甚多,着名的 有《生酒歌》、《竹叶酒》等。另其《澹庵座上观显上人分茶》一诗,叙 述了当时盛行的分茶活动。

公元1209年(宋宁宗嘉定二年)

南宋高僧道济死。道济,世称“济公”。性疯颠,饮酒食肉,又具豪 侠性格。民间传说较多,如小说《济颠大师醉菩提全传》、戏曲《醉菩 提》等均述其事。

公元1210年(宋宁宗嘉定三年)

.陆游(1125—1210 )去世。陆游一生留下了大量与饮食有关的诗文。 从其《安国院试茶》一诗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上已发明了炒青茶法。

公元1221年(宋宁宗嘉定十四年)

南宋学者黄榦死。生前作有《石门酒器五铭》。

公元1222年(金宣宗元光元年)

金又设曲使司。

公元1223年(宋宁宗嘉定十六年、金宣宗元光二年)

三月,金帝以国家财政紧张、饮茶徒耗民财为由,禁止民间饮茶

附录中国饮食历史大事记661

五月,南宋恢复潭州税酒法

公元1226年(宋理宗宝庆二年)

是年,袁樵为京师尹,在西湖三贤堂卖酒。有人题诗于壁云:“和靖 东坡白乐天,三人秋菊荐寒泉。而今满面生尘土,却与袁樵课酒钱。”

公元1228年(宋理宗绍定元年、金哀宗正大五年)

据《宝庆四明志》记载,水稻已有早中晚之分。

金医学家张子和(名从正,字子和)卒。着《儒门事亲》,论及饮 食、食补等。

公元1230年(宋理宗绍定三年)

《滋水志•物产门•菜》已有胡萝卜之名。

公元1233年(金哀宗完颜守绪天兴二年)

九月,金哀宗诏令禁止公私酿酒。

公元1235年(宋理宗端平二年)

是年,西湖老人《繁胜录》和耐得翁《都城纪胜》两书着成,这两本 书对南宋临安的饮食有详细的阐述。

公元1242年(宋理宗淳祐二年)

日本圣一国师从余杭径山寺带回径山茶籽和蒸青茶传统制作方法。

公元1245年(宋理宗淳祐五年)

陈仁玉着《菌谱》,这是我国最早的菌类专着。书中记有11种菌,并 对每一种菌的生时、采时以及形状、色味都作了详细记载。

662中国饮食史•卷六

公元1247年(宋理宗淳祐七年)

是年,宋慈着成《洗冤集录》。书中记载了一个用烧酒解蛇毒的急救 方。

公元1251年(元宪宗蒙哥元年)

是年,金元时期医学家李杲卒。李杲编有《食物本草》(22卷)一 书,该书是一部重要的食疗着作,对金朝的饮食有详细的阐述。

公元1256年(元宪宗蒙哥八年)

元世祖忽必烈为了宴赏功臣,特制作了一批黑玉酒瓮,其中最大的径 长4.5尺、高2尺、周圆1丈5尺,可以盛酒30余石。这些黑玉酒瓮原先放置 在大都琼华岛上。元亡后佚失。今北京北海公园团城的那只渎山大玉海就 是当时的遗物。

公元1263年(元世祖中统四年)

元置大都尚饮局,设大使1人,副使1人,俱带金符,掌管酿制御用上 等细酒。

公元1266年(宋度宗赵複咸淳二年)

林洪在此期间着《山家清供》。

公元1267年(元世祖至元四年)

八月,蒙古重申平滦路私盐酒醋之禁令。

九月,重申西夏中兴等路僧尼道士商税酒醋之禁令

附录中国饮食历史大事记663

公元1273年(元世祖至元十年)

元大司农司编纂出版《农桑辑要》,其中有关于粮食作物、蔬菜、水 果的记载。

公元1274年(宋度宗咸淳十年)

十二月庚申,诏临安府并钱塘、仁和两县,凡年70—90能上能下者, 分别赐帛与酒、米等。

公元1276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

正月,元军攻下南宋都城临安,宋帝投降。忽必烈为之举行10次大规 模宴会。

九月,元世祖享于太庙,除了常馔外,还增加了野猪、葡萄酒等物 品。

公元1277年(元世祖至元十四年)

五月,根据翰林国史院耶律铸、姚枢等提出的“足食之道,惟节浮 费,靡谷之多,无如醪醴曲菓”的意见,元世祖忽必烈申严大都酒禁,犯 者藉其家产,散发给贫民。

公元1278年(宋赵禺祥兴元年、元世祖至元十五年)

正月,元放松女真、水达达的酒禁。同月,忽必烈赐湖州长兴县金沙 泉名为“瑞应泉”,紫笋茶恢复生产。

二月,宋因川蜀地方多岚瘴,松弛酒禁。

四月,宋因阴雨连绵,稍宽酒禁,百姓有衰疾饮药的,官府代为酝 酿,酌量供给。

十一月,宋开放酒禁。

664中国饮食史•卷六

是年,宋帝赵曷逃至潮州某深山古寺中藏身时,僧人为其供上“护国 菜”(广东菜)。

公元1279年(元世祖至元十六年)

江浙行省平章政事高兴献福建武夷山出产的石乳茶。武夷茶作为贡茶 自此始。

公元1304年(元成宗大德八年)

大都酒课提举司设槽房100所。

公元1305年(元成宗大德九年)

大都槽房并为30所,每所一日酿酒不许过25石之上。

公元1307年(元成宗大德■—年)

邹铉对宋代陈直的《养老奉亲书》加以增补,更名为《寿亲养老新 书》。

公元1313年(元仁宗皇庆二年)

王祯写成《农书》,其中有关于元代粮食作物、蔬菜、果品的详细记 载。

公元1330年(元文宗天历三年、至顺元年)

饮膳太医忽思慧等编成《饮膳正要》一书,详细记录宫廷饮食及各种 饮食物料。其中提到哈剌火者葡萄酒、阿剌吉酒、舍儿别。

公元1330-1332年(元文宗至顺年间)

福建建安椿庄书院刊行《事林广记》。此书最初编成应在南宋末年,

附录中国饮食历史大事记665

元代多次重印,不断有所补充、修订。至顺刻本是传世的较好的本子。其 别集《茶果类》、《酒曲类》有关于饮食的丰富资料,其他部分亦有关于 饮食的资料。

与《事林广记》性质类似的有《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但现存为明代 刊本,无元代刻本。

公元14世纪中期

花生之名已见《饮食须知》,时称“落花生”,也叫“长生果”,间 作稻栽培已见记载。

公元1406年(明成祖永乐四年)

朱梯撰《救荒本草》刊行于开封,这是一部以救荒为宗旨的植物专着。

公元1408年(明成祖永乐六年)

出现强制肥育的栈鹅法。

公元1440年(明英宗朱祁镇正统五年)前后

朱权撰《茶谱》。

公元1442年(明英宗正统七年)前后

谭宣撰《茶马志》。

公元1500—1550年(明孝宗弘治十三年至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

我国最早的水稻品种志《理生玉镜稻品》问世,书中记载了江苏苏州 地区水稻品种38个,其中料I粳稻品种25个,糯稻品种13个。

666中国饮食史•卷六

公元1502年(明孝宗弘治十五年)

出现填食肥育的填鸭法。

邙璃撰《便民图纂》问世,是我国现存附有耕织技术图像的最早农 书一

油菜打苔摘心已见记载。

公元1504年(明孝宗弘治十七年)

华亭人宋诩编成《宋氏养生部》一书,全书分6卷。第1卷为茶制、酒 制、酱制、醋制;第2卷为面食制、粉食制、蓼花制、白糖制、蜜煎制、 糖剂制、汤水制;第3卷为兽属制、禽属制;第4卷为鳞属制、虫属制; 第5卷为菜果制、羹裁制;第6卷为杂造制、食药制、收藏制、宜禁制。 共收录了 1000多则菜点制法及食品加工贮藏法。其子宋公望编《宋氏尊生 部》,全书10卷,分汤部、水部、酒部、曲部、酱部、醋部、香头部、糟 部、素稻部、辣部、面部、粉部、蜜部、饭粥部、果部等部分,约收录了 200多种食品制造及食品保藏的方法。

公元1522—1566年(明世宗嘉靖年间)

《种鱼经》(又称《鱼经》)问世。人工饲养躺鱼,是为我国港养及 海鱼人工饲养之始。

公元1524年(明嘉靖三年)

陈讲撰《茶马志》。

公元1529年(明嘉靖八年)

朱祐槟撰《茶谱》。

附录中国饮食历史大事记667

公元1530年(明嘉靖九年)

钱椿年撰《制茶新谱》。

北京六必居酱园开业。

公元1535年(明嘉靖十四年)前后

赵之履撰《茶谱续编》。

芒果传入广东。

公元1541年(明嘉靖二十年)

顾元庆撰《茶谱》。

公元1545年(明嘉靖二十四年)前后

佚名撰《泉评茶辨》(佚)。

公元1550年(明嘉靖二十九年)前后

朱曰藩、盛时泰撰《茶事汇辑》(佚)

胡彦撰《茶马类考》C

公元1554年(明嘉靖三十三年)

田艺荞撰《煮泉小品》。

徐献忠撰《水品》。

南京金陵老便宜坊岀售北京烤鸭。

公元1555年(明嘉靖三十四年)

玉米由美洲传入我国。

668中国饮食史•卷六

公元1560年(明嘉靖三十九年)

出现人垦和牛垦相结合的套耕法。

公元1570年(明穆宗隆庆四年)前后

陆树声撰《茶寮记》。

公元1575年(明神宗万历三年)前后

徐渭撰《煎茶七类》。

公元1582年(明万历十年)

番薯从国外引入我国。

公元1588年(明万历十六年)

孙大绶辑《茶经水辨》、《茶经外集》、《茶谱外集》。

公元1590年(明万历十八年)

李时珍撰《本草纲目》问世。

公元1590年(明万历十八年)前后

屠隆撰《茶说》。

晒春茶见于记载,时称“日晒茶”。

公元1591年(明万历十九年)

杭州人高濂编着《遵生八笺》,共分3卷,上卷分古序论、茶泉类、 汤品类、熟水类、粥糜类、果实粉面类、脯鲜类;中卷分家蔬类、野蔬 类、酿造类、曲类;下卷分甜食类、法制药品类、服食方类。

附录中国饮食历史大事记669

公元1592年(明万历二十年)

宁原编撰《食鉴本草》问世。

公元1593年(明万历二十一年)前后

陈师撰《茶考》。

公元1595年(明万历二十三年)前后

张源撰《茶录》,陈继儒撰《茶话》。

公元1596年(明万历二十四年)前后

《闽中海错疏》问世,是为研究我国海洋鱼类的最早着作。

公元1597年(明万历二十五年)

许次纾撰《茶疏》。

草鱼、鲤鱼混养见于记载。

制茶的炒青技术已相当精细。

生物防治技术进一步发展,出现养鸭治虫。

公元16世纪末

番椒之名始见于《草花谱》。

公元1600—1650年(明万历二十八年至清世祖顺治七年)

粒选技术载于《国脉民天•养种》一书。

公元1606—1607年(明万历三十四至三十五年)

茶叶输入欧洲。

670中国饮食史•卷六

公元1608年(明万历三十六年)

熊明遇撰《罗齐茶记》。

公元1609年(明万历三十七年)

罗廪撰《茶解》,冯时可撰《茶录》。

茶叶栽培采用育苗移栽技术。

公元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前后

屠本峻撰《茗笈》、《茶品要论》(佚)、《茶品集录》(佚) 夏树芳撰《茶董》问世。

公元1613年(明万历四十一年)

徐恸辑《蔡端明别记》。

喻政辑《茶集》。

公元1618年(明万历四十六年)

茶叶输入俄国。

公元1621年(明熹宗天启元年)

王象晋作《群芳谱》。

西番菊(向日葵)载于《群芳谱•花谱》。

已有番薯的传藤等留种技术和剪藤抨插的繁殖技术。

水稻稻曲病见于记载,时称“粳谷奴”。

苹果、番茄(时名番柿)见于记载。

明人利用番薯造酒。

附录 中国饮食历史大事记671

公元1624—1644年(明天启四年至明思宗崇祯十七年)

《沈氏农书》问世。

出现小麦育苗移栽技术。

出现看苗施肥技术。

太湖流域创造桑基鱼塘,实行粮、桑、畜、水综合经营,错开水稻插 秧期预防螟害。稻田使用灌水防霜技术。

公元17世纪前期

已有腌制松花蛋技术。

红茶制法见于记载,时称“晒茶”。

腐乳技术、腐竹(时称“豆腐烛”)见于《物理小识》一书记载。

茶树栽培采用台刈更新技术。

约公元1630年(明崇祯三年)以前

陈克勤撰《茗林》,郭三辰撰《茶荚》,贺龙德撰《茶说》。

公元1630年(明崇祯三年)前后

闻龙撰《茶笺》,万邦宁撰《茗史》。

公元1635年(明崇祯八年)前后

黄钦撰《茶经》。

公元1637年(明崇祯十年)

我国古代重要的科技着作《天工开物》(宋应星撰)问世。其中“乃 粒”(粮食)、“粹精”(粮食加工)、“甘嗜”(种蔗、制糖、养 蜂)、“膏液”(榨油)、“曲麋”(酿酒)等都和饮食生产与加工直接

672中国饮食史•卷六

有关。

公元1639年(明崇祯十二年)

我国古代最大的综合性农书《农政全书》(徐光启撰)问世。

明人已知鱼池旁养家畜,利用畜粪养鱼。

公元17世纪前期

《群芳谱•谷谱》记载:明人已懂得绿豆掩青以盛花期为最佳

公元17世纪中期

已有鱼池缺氧、防止鱼泛(浮头)的技术。

使用抗旱、促早熟的冬月种谷法。

花生压蔓已见记载。

公元1640年(明崇祯十三年)前后

王启茂撰《茶锋三昧》,周高起撰《洞山齐茶系》。

公元1640年(明崇祯十三年)

周高起撰《阳羡茗壶系》。

公元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前后

冯可宾撰《齐茶笺》。

公元1643年(明崇祯十六年)前后

邓志谟撰《茶酒争奇》。

程伯二撰《品茶要录补》(佚)。

附录中国饮食历史大事记673

公元1643年(明崇祯十六年)以前

徐彦登撰《历朝茶马奏议》。

公元1644年(清顺治元年)

顺治帝在宫中举行定鼎宴,以赐百官。

清顺治初年

顾景星撰《野菜赞》一书。

四川绵竹产大曲酒上市。

公元1656年(清顺治十三年)

宫中举行凯旋宴,以贺军事胜利,且定为定制。

公元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

河南滑县义兴张烧鸡店始生产出售道口烧鸡。

公元1644-1661年(清顺治时期)

凡遇乡试年,宫中举行乡试宴,宴乡试士子,且定为定制。

每年元日(正月初一日),宫中举行元日宴贺节,且定为定制。

每年冬至节,宫中举行冬至宴以贺节,且定为定制。

益源庆醋坊在山西清徐县开业。

刘源长撰《茶史》(2卷)。

陈鉴撰《江南鱼鲜品》(1卷)。

吴林撰《吴蕈谱》(1卷)。

沈自南撰《艺林汇考》(24卷)。

张履祥撰《补农书》问世(清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

674 中国饮食史•卷六

公元1662年(清康熙元年)

清人创照蛋法,开创家禽人工孵化的看胎技术。

公元1664年(清康熙三年)

周亮工着《闽小记》(2卷)一书,介绍福建饮馔之技。

李渔着《闲情偶寄》(16卷)一书。

沈永和酒坊在浙江绍兴开业。

公元1678年(清康熙十七年)

京师(北京)王致和南酱园开业。

公元1688年(清康熙二十七年)

清人陈滉子撰着成《花镜》一书,记述了番椒(即辣椒) 清人朱本中着《饮食须知》一书。

公元1698年(清康熙三十七年)

清人顾仲撰着饮馔专着《养小录》一书。

公元1700年(清康熙三+九年)

马铃薯传入中国,并在部分地区开始种植。

公元1704年(清康熙四十三年)

贵州茅台酒作坊开始生产。

朱彝尊着《食宪鸿秘》一书。

蒲松龄着《日用俗字》一书。

附录中国饮食历史大事记675

公元1705年(清康熙四十四年)

蒲松龄撰《农桑经》(又名《农蚕经》)一书。

公元1713年(清康熙五十二年)

清宫中在畅春园举行第一次千叟宴,与宴者280馀人,耗银万两。

公元1722年(清康熙六+一年)

清宫中举行第二次千叟宴,与宴者达千余人,康熙帝即席赋《千叟宴 诗》2首,以记其盛。

公元1662—1722年(清康熙时期)

四川泸州大曲酒作坊开业。

京师(北京)复顺斋酱牛肉铺正式开业。

康熙帝用单株选种法(一穗传),育成水稻良种御稻。

已有关于鱼产卵及受精情况的记载。

清人已经开始人工养螺、养蛭,并掌握此技术。

沈李龙着《食物本草会纂》(12卷)一书,述及饮食禁忌。

尤侗着《嚣贰约》一书,书中论述了饮馔与技法、食具。

张英着《饭有十二合》一书,介绍饮食与食侣、养生。

张英等编纂《渊鉴类函》(《食物部》及其他)(450卷)一书,书 中多涉及饮食。

曹寅着《居常饮馔录》(1卷),此书为汇集饮馔古籍而成。

清人在茶树种植中采用了抨插繁殖技术,使茶产增加(康熙四十七 年,公元1708年)。

676中国饮食史•卷六

公元1725年(清雍正三年)

陈梦雷原编、蒋廷锡重编的《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食货典》 第257-308卷为《饮食部》)一书问世,书中收录丰富的饮食资料。

公元1730年(清雍正八年)

褚华撰《水蜜桃谱》一书,书中记述了水蜜桃的特点及栽培技术。

公元1723—1735年(清雍正时期)

陈元龙着《格致镜原》(卷6《饮食类》)一书,介绍食物的源起。

陆廷灿着《续茶经》(3卷,附录1卷)一书,论述茶的产地、制法、 器具。

公元1736年(清乾隆元年)

京师(北京)冬菜老店桂馨斋开业。

公元1738年(清乾隆三年)

京师(北京)的酱肘子名店天福号开业。

公元1740年(清乾隆五年)

京师(北京)以经营生产酸梅汤与蜜饯食品的信远斋开业。

制作葡萄干的技术,已经见于记载与使用。

清代已经出现并使用“七宜八忌”的养猪法,使肉产大增。

公元1742年(清乾隆七年)

清代大型官修农书《授时通考》一书问世。

附录中国饮食历史大事记677

公元1746年(清乾隆■一年)

宫中在瀛台举行宗室宴,赐宴家室王公,并成为定制。

范成着《台湾府志》,书中记载了番姜(即玉米)。

黄之隽作《西瓜灯十八韵》一书。

吴敬梓着《儒林外史》一书,书中记述饮食风情甚多。

公元1747年(清乾隆十二年)

杨岫《知本提纲》一书,内记述树艺、畜牧等与食品有关技术。

清人提岀“身测寒热、腹量饥饱、时食节力、期孕护胎”的牧养原 则,使畜产品增收。

公元1755年(清乾隆二十年)

郝懿行的养蜂专着《蜂衙小记》一书问世。

丁宜曾着《农圃便览》一书。

公元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

菜豆在《三农纪》一书中已见于记载,时称“季豆”。

清人已能根据猪的长相,鉴定猪的优劣、肉质。

清代母猪阉割已见于记载,时称为“房其蕊”。

公元1763年(清乾隆二十八年)

中国茶树传至瑞典,此为欧洲大陆种茶之始。

公元1765年(清乾隆三十年)

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一书,记载了洋鸭。

678中国饮食史•卷六

公元1768年(清乾隆三十三年)

陈世元着《金薯传习录》,此书2卷,介绍了甘薯的栽种、食用、保 藏和加工方法。

公元1770年(清乾隆三十五年)

清宫中举行元会宴,以贺万寿正庆。

公元1773年(清乾隆三十八年)

曹廷栋着《粥谱说》(1卷)一书,书中列“粥方”1000种,除记述 制粥配方外,并按级分为上品二十六、中品二十七、下品三十七。

曹廷栋着《养生随笔》(即《老老恒言》,5卷),书中叙述日常生 活中的饮食与老年人养生保健诸法。

公元1774年(清乾隆三十九年)

安徽菜无为熏鸡开始生产出售。

公元1775年(清乾隆四十年)

京师(北京)酱羊肉名店月盛斋正式开业。

公元1780年(清乾隆四十五年)

江苏苏州饮食名店松鹤楼菜馆正式开业。

中国茶籽传至印度,此为印度第一次种茶。

公元1782年(清乾隆四十七年)

李化楠着《醒园录》一卷,书中分为制酱醋、荤食、蛋乳、茶点面 食、蔬菜腌制等部分;卷末有仙果不饥方、耐饥丸,以及收藏米类、橙

附录中国饮食历史大事记679

橘、西瓜、鸭蛋等物的方法。

清宫中在乾清宫举行宗室宴,与宴者3000余人。

公元1783年(清乾隆四十八年)

清宫中在乾清宫举行宗室宴,与宴者1300余人。

公元1785年(乾隆五十年)

乾隆帝为庆贺《四库全书》编纂成功,仿其祖父康熙帝在乾清宫举行 第三次千叟宴,与宴官民达到3000余人。

公元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

清宫中举行元会宴,据《清史稿•礼志•嘉礼一》记述:“元会宴, 凡元正朝会,岁有常经,遇万寿正庆,或十年国庆,特行宴礼。乾隆 三十五年、五十五年,圣制元会作歌,宴仪如前。惟行酒后,庆隆舞进, 司章歌作,司舞饰面目,乘禺马,进扬烈舞。”可见,元会宴为清代皇帝 庆祝登基、万寿正庆或十年国庆时而举行的宴会。

公元1792年(清乾隆五十七年)

袁枚着《随园食单》,此书以“单”为纲,其单目有:须知单、戒 单、海鲜单、江鲜单、特牲单、杂牲单、羽族单、水族有鳞单、水族无鳞 单、杂素菜单、小菜单、点心单、饭粥单、茶酒单计14单,该书为清代烹 饪文献之集大成者。

公元1795年(清乾隆六十年)

李斗着《扬州画舫录》18卷,书中记述扬州乾隆时代的生活习俗。有 关烹饪的部分记载甚多,关于扬州地方的饮食情况,如满汉席、沙飞船宴 等。

680中国饮食史•卷六

公元1736—1795年(清乾隆时期)

佚名辑着《调鼎集》10卷,书中罗列各类菜肴,以江南饮馔为主,加 以北方菜肴,南北烹饪集而为一。

厉荃撰《事物异名录》(40卷)一书,书中饮食、蔬谷、药材、百 草、果菰、禽鸟、兽畜、水族等部均涉及饮食。食物异名,以此书为最齐 全。

陆耀撰《甘薯录》1卷,书中分为辨类、劝功、取种、藏实、制用、 卫生6目,以宣扬推广种植甘薯。

王逢辰着《樵李谱》1卷,凡30条。书中记述之李以嘉兴净相寺李为 主,论述李树栽植、移接、虫害、采摘及收贮、食用等项。

郭柏苍撰《海错百一录》5卷,书中分记鱼、记介、记壳石、记虫、 记盐、记菜等目,后附记海鸟、海兽、海草等篇,实为福建海产汇录。

宫中多次举行凯旋宴。此为清代皇室为大将作战凯旋而举行的宴会。 据《清史稿•礼志•嘉礼一》载:“凯旋宴,自崇德七年始。顺治十三年 定制,凡凯旋陛见获赐宴。乾隆中,定金川,宴瀛台;定回部,宴丰泽 园;及平两金川,锡(赐)宴紫光阁。其时所俘番童有习锅庄及甲斯鲁 者,番神傩戏,亦命陈宴次,后以为常。”

公元1796年(清嘉庆元年)

乾隆帝为行禅位大典,改纪元,在宁寿宫皇极殿举行第四次千叟宴, 此次宴会规模最大,与宴者达到5000余人。除皇帝面前御席外,共有800 多桌,按官职分为一等桌、二等桌两种。

公元1800年(清嘉庆五年)

中国广东猪传入英国,与当地土猪杂交,育成着名的腌肉用猪大约克

夏猪

附录中国饮食历史大事记681

公元1805年(清嘉庆十年)

江苏镇江的恒顺号酱醋厂正式开业。

公元1807年(清嘉庆十二年)

郝懿行着《记海错》(1卷)一书,书中所记40余种海产品,皆以品 名为题,逐一详述其形状、产地、产时、食法、储存法等,并对若干品种 加以考证、辨析。

公元1811年(清嘉庆十六年)

赵信着《醯略》4卷,“醯”即醋,书中论述了醋的制作工艺、食 用、烹饪之法等。

公元1812年(清嘉庆十七年)

中国茶籽、制茶技术传至巴西,此为南美洲种茶之始。

公元1814年(清嘉庆十九年)

宫中举行重赴琼林宴,此是清代科举制度中为考中进士满六十周年者 举行的庆贺仪式。进士于考试中式满周甲之期,再逢该科考试,经由礼部 批准,可与新科进士同赴琼林宴,因是再赴,故有此名。

公元1796—1820年(清嘉庆时期)

郝懿行着《证俗文》19卷,此书为古代烹饪文字学、食物训诂学的专 着。

顾仲着《养小录》3卷,卷上为《饮之属》等篇,卷中为《蔬之属》 等篇,卷下为《嘉肴篇》等,介绍多种食品的烹调方法,均切实用。

宫中举行鹰扬宴(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此是朝廷为武科乡试

682中国饮食史•卷六

新举人举行的庆贺宴会,因武士之勇如鹰之飞扬,故有此宴名。一般在武 科乡试放榜翌日举行,宴武科考试各监考官、执事及中式武举人。

宫中举行重赴鹰扬宴,此为清代科举制度中为考中武举人满六十周年 者举行的庆贺仪式,始于嘉庆时。凡武举人中式满周甲之期,再逢科举考 试,可与新科武举人一同赴鹰扬宴,并赏给花红表里,赐以武衔。

公元1823年(清道光三年)

章穆着《调疾饮食辩》(6卷,卷末1卷)一书问世,此书作成于嘉庆 十八年(公元1813年)。书中分为总类、谷类、菜类、果类、鸟兽类、鱼 虫类等,介绍其起源、流传、品种、名称、产地、性味、损益、食法等。

公元1828年(清道光八年)

宫中举行凯旋宴,以贺回疆奠定。

公元1830年(清道光十年)

顾禄着《清嘉录》12卷,按岁首至岁终每月1卷,考证吴地风俗,对 饮食风尚及节日食品叙述甚详。

公元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

顾禄着《桐桥倚棹录》12卷,书中记述苏州虎丘山塘一带酒楼位置、 宴席格局、菜品点心等。

公元1848年(清道光二十八年)

吴其浚撰《植物名实图考》一书,书中记述食品作物甚多。

甘蓝在《植物名实图考》一书中已见于记载,时称“葵花白菜” O

公元1821—1850年(清道光时期)

附录中国饮食历史大事记683

钱泳着《履园丛话•艺能篇》(治庖),此篇为专论江苏无锡的烹饪 技术之作。

彭鬆毓着《中馈录》一书,此为论述饮食烹调之道的着作。

中国优良鸡种九斤黄鸡(又称“上海鸡”)输入欧洲。

公元1853年(清咸丰三年)

英人在上海开办老德记药房,出售冰激凌和汽水。

公元1855年(清咸丰五年)

京师(北京)便宜坊烤鸭店正式开业。

公元1858年(清咸丰八年)

中国的茶籽、茶苗大量输往美国,进行种植,

公元1861年(清咸丰■—年)

王士雄着《随息居饮食谱》一书,全书分七类:水饮第一,谷食第 二,调和第三,蔬食第四,果食第五,毛羽第六,鳞介第七,介绍饮食品 类372种。每列一饮食品,先述其性味,次述营养及可医疾病及效用。部 分饮食则述其食用方法及烹调技艺、饮食之相忌相宜。故此书名为饮食 谱,实为食疗专着。

公元1851—1861年(清咸丰时期)

京师(北京)南味肉食老店浦五房由沪(上海)迁京后,正式开业。

公元1866年(清同治五年)

由上海的美国教士高丕第的夫人编着的《造洋饭书》(共25章)一书 正式问世。

684中国饮食史•卷六

公元1869年(清同治八年)

京师(北京)南味酱园天源酱园正式开始生产和开业。

公元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

中国的优良鸡种狼山鸡传入英国。

汪曰桢着《湖雅》9卷,以介绍湖州饮馔地方风味为主。该书卷一至卷 七所述与烹饪相关者,卷八专述烹饪,记述其详。虽以湖州为限,然烹饪 则以法而记,更具地方风采,且兼有名店、名食、名厨之述,尤为可贵。

公元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

京师(北京)烤鸭名店全聚德正式开业。

公元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

京师(北京)烤肉名店“烤肉季”正式开业。

公元1876年(清光绪二年)

京师(北京)秋梨膏特产店通州三益真杂货店正式开业。

公元1881年(清光绪七年)

黄云鹄着《粥谱》(1卷)、《广粥谱》(1卷)二书。此二书又合为 一书问世,书中“序言”夕卜,有制粥及食粥的理论性阐述,如《食粥时五 思》、《集古食粥名论》、《粥之宜》、《粥之忌》等篇。在《粥品》部 分,则按制粥用原料不同,分为“谷类”、“蔬类”、“蔬实类”、“木 果类”、“植物类”、“卉药类”、“动物类”等,计有粥方共240余 种,品类繁多。

附录中国饮食历史大事记685

公元1882年(清光绪八年)

花菜传入中国,并开始在国内种植、食用。

公元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

中国家禽人工孵化技术传入日本。

大粒花生传入中国,并开始在国内种植、食用。

公元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

京师(北京)酱牛肉名店恒瑞老号开始开业生产。

公元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

清人张振勋在山东烟台建立张裕葡萄酿酒公司,酿造葡萄酒和白兰地 酒。

公元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

京师(北京)酱猪头肉名店福云楼正式开业。

中国开始使用机器制茶,使茶产、茶质大为提高。

公元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

光绪帝下诏“兼采中西各法”,“振兴农学”。

公元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

清人提出用杂交方法来培育小麦良种的建议。

清人刘世忠在辽宁北镇的沟帮子生产、出售沟帮熏鸡。

686中国饮食史•卷六

公元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

乌卢布列夫斯基啤酒厂在黑龙江哈尔滨开业。

公元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

日本人下田歌子编着《新编家政学》一书,译成中文问世,书中第4 编第3章为饮食部分,其中亦介绍了中国的饮馔。

公元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

英德麦酒(即啤酒)厂在山东青岛正式开业生产C

公元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

曾懿着《中馈录》(中馈,指饮食)1卷问世。书中记述20种食物的 制造方法,并附有保藏方法:制宣威火腿法附藏法,制香肠法,制肉松 法,制鱼松法,制五香熏鱼法,制糟鱼法,制风鱼法,制醉蟹法,藏蟹肉 法,制皮蛋法,制糟蛋法,制辣法,制豆豉法,制腐乳法,制酱油 法,制甜酱法附制酱菜法,制泡盐菜法,制冬菜法,制甜醪酒法,制酥月 饼法等。

公元1875—1908年(清光绪时期)

无知山人鹤云氏着《食品佳味备览》一书,书中除介绍、述评扬州的 金橘糕、保定府的甜面酱、扬州的汤包、天津的水煎锅贴、汉川的空心饼 等名食外,亦有烧烤法、做烙渣法等饮食制法的简要记述。

山东黄县龙口镇一带民间作坊开始大量生产、出售“龙口粉线”。

宫中御膳房常烹制慈禧太后喜食的菜品,如“它似蜜”、“口蘑肥鸡 汤”、“清炖肥鸭”、“清炖鸭舌”、“西瓜盅”、“樱桃肉”、“万 字扣肉”、“柴面小窝头”(以上为宫廷菜点)、“炒豆腐脑”(北京

附录中国饮食历史大事记687

菜)、“溜鱼焙面”(河南菜)等。

公元1909年(清宣统元年)

傅崇集着《成都通览》(8卷)一书,书中卷7《饮食类》中载有成都 的餐馆、物产、饮食习俗、民间风味饮食等,如成都之包席馆及大餐馆、 成都之南馆饭馆炒菜馆、成都之着名食品店、成都之食品类、成都之家常 便菜类等条目,记有菜品名多达1328种。

公元1910年(清宣统二年)

京师(北京)的南味糕点肉食店桂香村开业,此店系由南方迁京。

四川开始人工栽培银耳。

山东德州德顺斋开始生产、出售五香脱骨扒鸡德州扒鸡。

公元1911年(清宣统三年)

广州开设制造米机的协同和米机工厂。

大连开办首家中日合资的三泰油坊。

公元1912年

广东赞美饼干厂投产。

公元1913年

汉口第一家西餐厅——汉口大旅社瑞海西餐厅开业。

公元1914年

4月11日,国民政府公布《植棉、制糖、牧羊奖励条例》,条例规 定:甜菜种亦宜采之德国,甘蔗种宜采之爪哇,羊种宜采美利诺羊。

688中国饮食史•卷六

公元1915年

上海设立冠生园食品厂。

中国第一家啤酒厂——北京双合盛啤酒厂生产出五星啤酒。

农林传习所就原农政专门学校校址建立,其茶业试验场在安徽祁门 县成立。全场面积有140亩。试验事项,分种类试验、修剪试验、肥料试 验、制茶试验四种。其畜试验场在北京西山来远斋创立。有地200余亩, 分饲澳洲购来之美利诺羊200只,种牛10只。试验事项,注意改良牛、 马、羊、猪、鸡五种,关于种畜交配、牛乳制造、兽病预防及诊治、羊毛 改良、牧畜卫生等方法,皆在试验范围之内。第二个畜试验场在安徽凤 阳县石门山创立。有地300余亩,分饲美利诺羊300只。试验事项,注重 牛、羊两种。

公元1916年

2月3日,农商部奏准《中央及地方农事试验场联合办法》。其内容 为:第一条,农商部直辖北京西直门外农事试验场,改称中央农事试验 场;第二条,各省或各县所设立之农事试验场,分别改称某省或某县地方 农业试验场;第三条,中央农事试验场所得成绩及试验方法,须推行于全 国者,得直接指示地方农事试验场;第四条,所得成绩及方法,得经请中 央农事试验场;第五条,地方农事试验场,关于试验方法或疑难问题,得 径请中央农事试验场指示办法。

南洋烟草公司成立,它是中国人自己开设的最大的烟草公司。

广东协同和仿制出中国第一台柴油机。

公元1917年

陈葆刚等人在烟台西沙旺创办了水产试验场,技术人员占少数,多为 当时直隶水产学校的毕业生。试验场内设鱼捞、养殖、制造三科。

附录中国饮食历史大事记689

在长沙岳麓山创办的湖南省立茶业讲习所,嗣后又迁往安化。1928年 改为湖南省立茶事试验场,1932年又在高桥筹设分场。

山西督军兼省长阎锡山,大施绵羊改良业。由美国输入美利诺羊牝牡 一千余头,分配于山西省北部的朔县、南部的安泽县及省城太原西门外的 三大牧场中。各牧场复购本地牝羊一千余头。并于各处设立种羊交配所, 分派种羊于其处,无偿与民间牝羊交尾,力谋品种改良事业有所发展。

卢寿筏着《烹饪一斑》出版,对烹饪理论和烹饪技法均有研究。

李公耳编《家庭食谱》出版,全书10章,介绍200多种家庭常用食 谱。

公元1918年

济南溥益糖厂由德国购买(甜菜)种籽,无偿给发于菜农,并先给予 肥料、种植资本。同时派遣技师,分区演讲,劝导指示。一面订立合同, 允为如数收集,逾格与值。种植地域至19县。

公元1919年

邓宗岱撰《关于鸡蛋之技术》,其中提到鸡蛋贮藏法有:(1 )溶多 量之石灰于清水中,使成饱和溶液,将鸡蛋浸于水中。(2)加少许之食 盐与酒石酸石灰乳,浸蛋其中,移时取出干燥之。(3)蛋壳之外面,涂 石蜡(paraffine )或凡士林(vaseline ) 。 ( 4 )埋鸡蛋于食盐中,尖方向 下。(5 )贮鸡蛋于碧糠切槁粟实中,置于空气流通而清凉之所。(6 )以 鸡蛋入布制之囊,浸于沸汤中一分间取出。(7 )浸鸡蛋于水玻璃(water glass ) 一分、石灰水九分配方之溶液中。(8 )浸蛋于水玻璃(硅酸钠) 液中(水二十分,水玻璃一分)。(9)贮鸡蛋于穿孔之木箱,置于零度 左右之冷藏室。(10)贮鸡蛋于长1尺6寸、宽8寸、深2寸2分之长方形箱 中,内部以薄板隔成50格,每格入鸡蛋一枚,蛋用旧报纸包裹,大方向 下,上钉木盖,埋于土中。

690中国饮食史•卷六

梁桂琴编《治家全书》出版,其中卷10为《烹调篇》,介绍营养知识 及部分中西茶点烹调法。

公元1920年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科建立小麦试验站,在900个小麦品种中,发现 武进无芒、南京赤壳、日本赤皮为最佳小麦品种,江宁洋粕、东莞白为最 佳稻种。

公元1921年

杨章文等编《素食养生论》,共8章,论述营养与人的关系及素食的 重要性。

公元1922年

上海杨思乡新创蔬菜种植场一处,由穆湘瑶、葛敬中发起,有职员3 人,农夫40余人。专种蔬菜花卉,用人工氮肥,深合西人改良之法。

陈宰钧任青岛宏林局畜牧主任,在青岛李村创建新型猪鸡场,引入良 种八克夏、来航鸡等进行选育。

公元1925年

10月,丁颖在中山大学农学院创办稻作试验场(石牌总场)。同年, 在广州东郊犀牛尾沼泽地发现野生稻,用它与农家品种竹粘杂交,育成 “中山一号”,这是世界上首次将野生稻的种质成功地转移给栽培稻种的 稻学试验。后经系统选育而成包胎矮和包选二号,成为广东、福建晚稻大 面积栽培的当家品种。

河北华洋义赈会在距天津约20英里的前营村(译音)成立示范农场, 宣传已经证明了对中国很有价值的农业技术。该农场已经大量赊卖或出租 了完全适合当地条件、比传统的原始农具优越得多的各种农业机器;散发

附录中国饮食历史大事记691

了小麦和苞谷的改良种籽;还普遍地传授了消灭农作物病虫害的方法。

时希圣主编《素食谱》出版。

公元1926年

吴百亨在温州设立了百好炼乳厂。

丁福保着《食物新本草》出版。

介绍苏州菜点的《吴中食谱》面世。

公元1929年

上海商品检验局成立,结束了外商把持垄断我国农副产品检验工作的 局面。

公元1930年

上海唯一一家中国人经营西式食品的商店——凯司令营业。

公元1931年

3月,美育种学家洛夫来华,就任实业部顾问及江浙两省农作物改进 总技师,利用生物统计指导育种工作。

4月150 ,实业部令,派穆湘璃、钱天鹤、徐延瑚、高秉坊、凌道 扬、邹秉文、鲁佩璋、蔡无忌、葛敬中、刘运筹、谢家道、沈宗翰、赵连 芳、卜克、迈尔、洛夫等16人为中央农业研究所筹备委员会委员,并指定 穆湘明、钱天鹤为正、副主任,筹议多次,拟设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及农 业经济等三科。并勘定中山门外灵谷寺之南、马群山之西、孝陵卫之东半 荒熟地一区,为本所所址及农事试验场地址,面积计2570市亩。9月间, 实业部派赵连芳、程绍迥、彭谦、邓叔群、张心一、宋时杰、葛敬中等为 技正,并租定大石桥居安里民屋为临时办公处,购办土壤、病理、兽医等 仪器。各项工作,即行开始。10月间改为中央农业实验所。植物生产科暂

692中国饮食史•卷六

设农艺、森林、植物病虫害及土壤肥料四系,动物生产科暂设蚕桑及兽医 二系,农业经济科暂设农村工业、农村报告、农业经营三系。本所所长由 实业部陈公博部长兼任,副所长钱天鹤。总技师自洛夫博士回美后,由沈 宗瀚博士继任,并兼农艺系主任,主管麦作。农艺系技正卢守耕主管稻作 育种,技工沈骊英主管作物生理及小麦遗传,技正管家骥主管马铃薯、山 薯育种,技正马保久主管生物统计。病虫害系主任兼技正蔡邦华主管螟虫 及仓库害虫防治,技正朱风美主管植物病理,特约治蝗研究所郭钟琳主管 蝗虫防治。兽医系主任兼技正为程绍迥,技正寿标,农业经济科技正为汤 惠茹,10月30日,江浙农作物改良委员会成立。

大连饭庄编《北平食谱》出版。

公元1932年

上海商品检验局在上海翔殷路400号设立上海血清制造所,任命程绍 迥为主任,制造抗瘟血清、炭疽芽抱苗等兽医生物药品。金善宝自澳大利 亚引进意大利中北部早熟小麦良种明他那,后驯化为中大2419 (新中国成 立后名“南大2419”)o

公元1933年

国民党政府在南京小九龙山东马厂地方创设中央种畜场,以虞振镭为 渔牧司长兼中央种畜场场长。

公元1934年

广西省建设厅成立广西省家畜保育所,建立半机械化的牛瘟脏器苗制 造厂。

自新西兰购进乳牛400头,由上海进口,分配到上海、杭州等处。

在杭州成立中国第一个炼乳公司——西湖炼乳公司。

全国稻麦改进所设在南京中山门外、灵谷寺之南、马群镇之西、孝陵

附录中国饮食历史大事记693

卫之东,与实业部中央农业实验所望衡对宇,是国内改进稻麦的最高技术 机关。

上海商品检验局与中央实验所合办上海兽疫防治所,任命程绍迥为主 任,主要任务是制造兽医生物药品,防治兽疫、猪瘟、炭疽、牛肺疫等, 设立泰兴县猪瘟防治实验区。

公元1935年

意大利人路易•罗迈开设的喜乐迈法式西餐馆,在上海营业,它是当 时最负盛名的红房子。

公元1936年

丁颖用印度野生稻与广东栽培稻杂交,获得了世界上第一株千粒穗类 型,轰动了东南亚稻作科学界。

陶小桃着《陶母烹饪法》出版,共24章,内容是营养及烹饪方法。

公元1937年

中央农业实验所建成我国第一个半机械化抗猪瘟血清制造厂,由美 购进机械仪器,可以大量制造抗猪瘟血清,开工不久,遭日寇轰炸而受 破坏。

牛瘟在川黔鄂边境40余县流行,各省分别组织兽疫防治督导团,以程 绍迥、吴广荣和秦和生等为团长,注射牛约万头,控制了牛瘟流行,这是 我国第一次大规模防治牛瘟。

公元1940年

2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创立延安光华农场,该场在作物栽培、培育推 广优良品种、防治病虫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农林部设立西北羊毛改进处于甘肃兰州,致力于西北各省绵羊数量的

694中国饮食史•卷六

增加及毛质改良。1941年该处共有推广站四处,饲养种羊2028头,产羔 569头,举办育种试验四处,研究母羊生殖生理375头,指导民家留种羊 8760头。育羔5673头,并以人工授精术交配民羔3267头,试验种植牧草 249种,为西北各省绵羊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

公元1941年

设中央畜牧实验所于良丰,该所附设有荣昌血清制造厂及川黔湘鄂四 省边区兽疫防治总站。

陕甘宁边区光华农场制出牛瘟高免血清和疫苗,为边区政府消灭牛瘟 提供了武器。

公元1942年

设立西北役畜改良繁殖场于陕西武功,办理西北各省役畜改良繁殖 工作,战时曾赴新疆购送马种从事繁殖,并改良民马。饲养优良种马80 匹,驴29头,牛63头,举行育种实验效能测验及生殖生理观察。1947年 度共配场畜57匹,犊12头,主配民畜5621匹,指导民营配种所57所,交 配民畜14216头,垦种牧地1070亩,收获青料266500斤,干草405000斤, 成绩显着。

公元1943年

延安自然科学院乐天宇等在干旱地区推广甜菜种植及制糖业。

公元1946年

北京大学农学院引进美国堪萨斯州的早洋麦(又名“农大1号”)。

联合国救济总署赠送中国100馀头乳牛,分配到上海、南京、北京、 天津等地,有荷兰、吉尔赛等品种,为发展城市乳牛业起了一定作用。

联合国救济总署赠送中国大批种猪,包括大、中约克夏,盘古夏,杜

附录中国饮食历史大事记695

洛克等品种,分配到南京、四川等地。

联合国粮农组织赠送中国澳洲黑鸡种,此品种第一次被引进中国。

公元1947年

10月,一批具有民主思想的青年农业科技人员,在上海成立农业科学 研究社(简称“中农社”),社员一度达700余人。

山西赵洪璋选育出产量高、品质好、抗黄疽病的“碧蚂一号”小麦 良种。

华北人民政府在石家庄宣告成立后,为加强农业工作的领导,建立华 北人民政府农业部,由宋邵文、张林池(当时名张冲)任正副部长,同时 石家庄成立华北农业试验场、华北农业技术推广队及华北家畜防疫处、华 北水利推进社等组织。

公元1948年

8月,第一次用我国改进的日本中村兔化牛瘟弱毒疫苗在广州及其附 近几县进行牛瘟防治并获得成功。

公元1949年

引种美国小麦Minn2761 (中文名“松花江2号”)。

东北宏业科学研究所在公主岭成立,由唐川任所长,并利用丰地黄与 辉县青皮豆杂交,育成大豆新品种早丰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