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的作为和不作为负责

拒朽者点评野火集:三十周年纪念版:这几天读了《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生气,没有用吗?》《生了梅毒的母亲》《难局》等小短文,对当时台湾触目惊心的状况感到震惊。龙应台在这几篇文章里很尖锐地提出那时台湾

这几天读了《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生气,没有用吗?》《生了梅毒的母亲》《难局》等小短文,对当时台湾触目惊心的状况感到震惊。
龙应台在这几篇文章里很尖锐地提出那时台湾的环境污染、市民素质极差、政府人员不作为、社会制度秩序差劲。说实话看到这的时候,我挺惊讶的。在我眼里,祖国的宝岛台湾一直是一个美丽繁荣的地方,那里应该有蔚蓝色的大海,无数的动物在沙滩上悠闲地散步;那里有繁荣的街市,人来人往,有序又热闹非凡;那里的居住区祥和安静,深深小巷中偶尔夹杂几声狗叫和人们亲切的招呼。即使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宝岛也应该保持她的内在和外在美。
可是龙应台描述的现象确实让人揪心,面对那些现象,视而不见的中国人啊,你为什么不生气?她甚至把台湾比做“生了梅毒的母亲”,因为她不想离开,她还想拯救她。这是对故乡的一种眷恋,一种责任,一种信仰,而文中的当局却在一点点地毁坏人们心中的那点点期待。
遗憾归遗憾,从文中回到现实,现在的中国何尝不是在经历一个蜕变的历程?在我们看得见的地方仍然有瘀痕,在我们听得见的地方仍然有哭声;那么在我们看不见、听不见的地方呢?我们又该如何去为他们“气忿”呢?
我清楚地记得,十年前的时候我在小区里骑自行车玩,拐弯的时候没有刹车,连车带人的滚了出去。当时我才七岁,胳膊膝盖手掌全都磕破了,趴在地方上怎么也起不来。当时我就趴在地上想,这么多人来来往往,快来个人扶我一下吧。有人看了我一眼,快步走开了;有一辆轿车驶过,我清楚地看见一个女人指着我对她的孩子说了什么。希望变成了绝望,那辆车一过去,我就立刻爬了起来,车子也没扶,就扔在那,一瘸一拐地回家了。
我现在快二十了,但是到现在都没有想明白为什么那时候的人心那么的冷漠?那时没有老人讹人案,也没有什么假摔案,为什么所有的人都是冷眼而过?或许,那只是一个年代的病症。就像龙应台在书里描述的那些现象我不能理解一样,我把它们归类到时代的错误。鲁迅先生曾经在《经验》里写道“在中国,尤其是在都市里,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车摔伤的人,路人围观,或甚至高兴的人尽有,有肯伸手来扶助一下的人,却是极少的。”鲁迅先生所生活的年代已经和我们相差很远了,可这些时代的病症为何仍然存在?
前几日济南创城,马路上到处都是维护秩序的志愿者和交警,你若是闯个红灯或者逆行,就会立刻有人把你拦下,先是批评教育,然后罚款或者抄写交通法规。很多夜市早市都被取缔了,以前那些有名的xx街市现在没有一个流动摊贩。很多市民不高兴了,我开个车你还不让我鸣笛?夜市取消了我去哪溜达?还有一些大学生直接把街市取缔对流动摊贩的影响作为实践主题。你是不高兴了,可你有没有想过环卫工人、靠着马路的居民。你的高兴不是建立在剥削别人的基础上的,不论是劳动力还是环境。其实我挺高兴济南创城力度这么大的,对于龙应台的短文中写的“钻前堵后的司机”“午夜还鼓乐喧天的小摊”仍然有点后怕。
现在的时局真的好多了,环保的力度加大了许多,肉眼可见的学校里的很多不合格的文印室都被关停了。食品安全上也重视了起来。许许多多的新制度也建立了。
“在那个和谐的表面下,有多少半夜的叹息、破碎的梦想、解体的个人意志,一切都为了一个抽象的理想、一个原本造福个人而往往牺牲个人的制度。
法制、国家、社会、学校、家庭、荣誉、传统——每一个堂皇的名词后面都是一个极其庞大而权威性极强的规范与制度,严肃地要求个人去接受、遵循。”
书中描述的不堪还好已经变成了过去,我们应该相信我们的国家,我们生活在一个虽仍不成熟但一直在成长的社会里,我们也会看到当局的作为和不作为。可作为被称作“青年强则国强”的青年群体,我们要为自己的作为和不作为负责,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样的人,该生气的时候就生气。现在说什么“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的日子不是你该过的日子,至少要有青年人的样子。
前几天在经济法课上听老师讲,校车上一个男生因为座位问题和一个年级比较大的老师吼起来的故事,我感到深深地痛心。可怕的并不是我们看到的或者听到的事情,可怕的却是那个男生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做的对不对。
高中的时候逛大润发,前面的母亲自己看商品,把小孩留在手推车里,小孩在里面不老实,眼看着车子就要翻了,离的更远的我却抢先一步冲上去扶正了车子。什么也没想,就是不想看见有人再摔倒了。
我不是要说自己多么的高尚,这不是高尚也不是什么美德;这也不是什么为了助人为乐,也不是什么为了让内心安稳。这只是一种潜意识下的冲动。我想,这种冲动不会害了你,正如地铁上为残疾人挡轮椅的青年,在公交上为老人当睡枕的青年。
环境好了,制度好了,人心也该好了。做什么,如何做,自己心里知道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