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养】梁实秋作品经典名句撷趣

理想的退休生活就是真正的退休,完全摆脱赖以糊口的职务,作自己衷心所愿意作的事。有人80岁才开始学画,也有人50岁才开始写小说,都有惊人的成就。“狗永远不会老得到了不能学新把戏的地步

【人文素养】梁实秋作品经典名句撷趣

梁实秋作品经典名句撷趣

不老

理想的退休生活就是真正的退休,完全摆脱赖以糊口的职务,作自己衷心所愿意作的事。有人80岁才开始学画,也有人50岁才开始写小说,都有惊人的成就。“狗永远不会老得到了不能学新把戏的地步。”何以人而不如狗乎?

——《雅舍小品续集•退休》

生气

希腊哲学家哀皮克蒂特斯说:“计算一下你有多少天不曾生气。在从前,我每天生气;有时每隔一天生气一次;后来每隔三四天生气一次;如果你一连三十天没有生气,就应该向上帝献祭表示感谢。”减少生气的次数便是修养的结果。

 ——《雅舍小品续集•怒》

有情树

我曾面对着树生出许多非非之想,觉得树虽不能言,不解语,可是它也有生老病死,它也有荣枯,它也晓得传宗接代,它也应该算是“有情”。……总之,树是活的,只是不会走路,根扎在哪里便住在哪里,永远没有颠沛流离之苦。

  ——《雅舍小品续集•树》

吃一行恨一行

有人只看见和尚吃馒头,没看见和尚受戒,遂生羡慕别人之心,以为自己这一行只有苦没有乐,不但自己唉声叹气,恨自己选错了行,还会谆谆告诫他的子弟千万别再做这一行。这叫做“吃一行,恨一行”。

 ——《雅舍散文二集•流行的谬论》

朋友

富兰克林说:“有三个朋友是忠实可靠的——老妻,老狗与现款。”妙的是这三个朋友都不是朋友。倒是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最干脆:“我的朋友啊!世界上根本没有朋友。”这些话近于愤世嫉俗,事实上世界里还是有朋友的,不过虽然无需打着灯笼去找,却是像沙里淘金而且还需要长时间地洗炼。一旦真铸成了友谊,便会金石同坚,永不退转。

——《秋室杂文•谈友谊》

人从小到老都是一直在玩,不过玩具不同。小时候玩假刀假枪,长大了服兵役便真刀真枪;小时候一角一角地放进猪形储蓄器,长大了便一张一张支票送进银行;小时候玩“过家家”,“搀新娘子”,长大了便真个的娶妻生子成家立业。有人玩笔杆,有人玩钞票,有人玩古董,有人玩政治,都是玩。

——《西雅图杂记•模型》

常听人说:“若要一天不得安,请客;若要一年不得安,盖房;若一辈子不得安,娶姨太太。”

——《梁实秋散文》

老不必叹息,更不必讳。花有开有谢,树有枯有荣。桓温看到他“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渲染流泪。”桓公是一个豪迈的人,似乎不该如此。人吃到老,活到老,经过多少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还能双肩承一喙,俯仰天地间,应该算是幸事。荣启期说,“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所以他行年九十,认为是人生一乐。

——《梁实秋散文》

真正理想的伴侣是不易得的,客厅里的好朋友不见得即是旅行的好伴侣,理想的伴侣须具备许多条件,不能太脏,如嵇叔夜“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不能有洁癖,什么东西都要用火酒揩,不能如泥塑木雕,如死鱼之不张嘴,也不能终日喋喋不休,整夜鼾声不已。不能油头滑脑,也不能蠢头呆脑,要有说有笑,有动有静,静时能一声不响地陪着你看行云,听夜雨,动时能在草地上打滚像一条活鱼!这样的伴侣哪里去找?

——《梁实秋散文》

我不愿送人,亦不愿人送我。对于自己真正舍不得离开的人,离别的那一刹那像是开刀,凡是开刀的场合照例是应该先用麻醉剂,使病人在迷蒙中度过那场痛苦,所以离别的苦痛最好避免。一个朋友说,“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我最赏识那种心情。

——《雅舍小品》

我常幻想着“风雨故人来”的境界,在风飒飒雨霏霏的时候,心情枯寂百无聊赖,忽然有客款扉,把握言欢,莫逆于心。

——《我的人生哲学》

梁实秋《雅舍小品》的走红之势,当然主要取决于它本身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梁实秋说:“散文的美妙多端,然而最高的理想也不过是‘简单’二字而已。”梁实秋创作散文,以胡适的白话文为样板,追求“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境界。为此,他在篇幅上力求浓缩,删芟枝蔓;在语言上,滤词藻,期于至当。由于梁实秋深谙“割爱”的艺术原则,所以他的散文清楚而有姿态,简单而有力量,美在简洁,美在适当。

梁实秋散文的艺术个性,还表现在他那独特的文调。他曾说:“仄声字容易表示悲苦的情绪,响亮的声音容易显出欢乐的神情,长的句子表示温和弛缓,短的句子代表强硬急迫的态度。”(《论散文》)阅读梁实秋的散文,不难发现作者在自觉追求声韵音节的效果。他的散文,不讲究排偶,但于参差不齐之中寓有整齐排偶之笔;不拘于格律,但有时也自然有平仄的谐调和声韵的配合,读起来朗朗上口,保持了适当的节奏之美。

除了上述两点十分突出之外,梁实秋的散文的美妙之处还有很多。有人指出,他的学识丰富,思路宽广,旁征博引,融会贯通,集文人散文和学者散文的特色于一体。也有人指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林语堂虽然被称为幽默大师,但以作品而论,林语堂的幽默感却远逊于梁实秋。梁实秋的散文,机智闪烁,谐趣迭生,严肃中见幽默,幽默中见文采,而丝毫不堕俗趣。

梁实秋散文的成就,当然得益于他对人性百态的洞察,因此能够在作品中层层剥视,娓娓道来。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在中西文化领域的精湛造诣。梁实秋认为,中国文化有些地方优于西方,西方文化也有些地方优于东方,因此,他既反对妄自尊大,又反对妄自菲薄,而主张虚心接纳外来文化,并与我们的传统文化融解一起。梁实秋小时虽然未入私塾,但他对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以及杜诗极为熟悉。他经常揣摩这些诗文的章法、句法、声调、词藻的特点及行文技巧,使自己的白话散文能符合“文”的要求,而不仅仅是白话。梁实秋的散文崇尚简洁,重视文调,追求文调洁雅与感情渗入的有机统一,又显然是师法西方的古典主义。“中外逢源,古今无阻”——这既是梁实秋散文的个性,又是这种个性形式的原因。

【人文素养】梁实秋作品经典名句撷趣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甘肃教师学苑):【人文素养】梁实秋作品经典名句撷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