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笔记(3)

文/谢慧敏看书是我的日常,生活中没有一件事比它提供的快乐更强烈更持久,所以我喜欢书本。我的胃口不错,在类型上不太挑食,人文类的都能接受。动手摘录好句也已成为习惯,它的好处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可以在短时间内清理思路,假如看书不思考,等于白读,我不想浪费时间。《霍乱时期的爱情》可能大家更熟悉《百年孤独》

文/谢慧敏

看书是我的日常,生活中没有一件事比它提供的快乐更强烈更持久,所以我喜欢书本。我的胃口不错,在类型上不太挑食,人文类的都能接受。动手摘录好句也已成为习惯,它的好处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可以在短时间内清理思路,假如看书不思考,等于白读,我不想浪费时间。

《霍乱时期的爱情》

可能大家更熟悉《百年孤独》,然而我更喜欢《霍乱时期的爱情》。《百年孤独》陌生的魔幻风格时时让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傻子,但是《霍乱时期的爱情》处处有情境感,里面的每一个情绪让过来人感同深受。它是马尔克斯晚年的经验之作。这部被誉为最伟大的爱情作品,然而看到最后,你不会松一口气,反而会加深疑问:什么是“爱情”?

    比起婚姻中的巨大灾难,日常的琐碎烦恼更加难以躲避。智慧往往在已无用武之地时来到我们的身边。一阵反感掀起另一阵反感,旧伤疤被揭开,变成了新伤口。在这么多年的夫妻战争中,他们所做的一切都不过是培养了仇恨。活到这把年纪,人还在的时候就已经腐烂一半了。相思病具有霍乱相同的症状。趁着年轻,好好利用机会,尽力去尝遍所有痛苦。好奇心也是爱情的伪装之一。弱者无法进入爱情的王国,因为那是一个严酷、吝啬的国度,女人只会对意志坚持的男人俯首称臣,因为只有这样的男人才能带给她们安全感,她们渴望那种安全感,以面对生活挑战。唯一比坏身体更为糟的,就是坏名声。我发现我们之间不过是一场幻觉。他还太年轻,尚不知道回忆总是会抹去坏的,夸大好的。她们不过是借来的朋友,每次课一结束,情意也就随之消散。他无法想象一个没有她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人不是从娘胎里出来就一成不变的,相反,生活会逼迫他一次又一次地脱胎换骨。我只是有钱的穷人。我唯一感兴趣的是爱。死亡让我感到唯一的痛苦,便是不能为爱而死。一个人意识到自己开始变老,是源于他发现自己开始长得像父亲了。谁也别妄图当生活的老师。易得的幸福无法持久。安全感、和谐和幸福,这些东西一旦相加,或许看似爱情,也几乎等于爱情。但它们终究不是爱情。人们爱孩子并非因为他们是自己的孩子,而是因为养育中产生的情意。凡天上人间的法律,没有什么是这个家伙不曾冒犯地。生活规律得仿佛生了锈一般,既让人轻蔑,又让人害怕,但同时也是一种保护,让他意识不到时间的流逝。世上没有比爱更艰难的事了。在结婚将近三十年时,他们变得好似一个人被分成了两半。十九世纪对全世界来说都已经时过境迁了,唯独在我们这里没有。

《少有人走过的路》

估计大家对它也不陌生,这本心理类书籍备受推崇,它的名字在各大公众号的出镜率很高,我心动难忍之下买了下来,然而真正到手后却让它凉快很久,原因是我对浓厚的理论味不很感冒,我更偏爱那些数据和实例并举的书籍。但是当我下定决心看完它时,我摒弃了偏见,并很快发现了它的价值,作者的深刻、细微、温厚很富魅力,很多在亲密关系和工作中拧成的心理上的结,在这里找到解开的方法。

    过分的爱还不如不爱,该拒绝时却一味给予,不是仁慈,而是伤害。要正常的生活,生气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反击方式。从来不会生气的人,注定遭受欺凌和压制,直至被摧毁和消来。必要的生气,可以使我们更好的生存。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和有效地敦促。成长的过程极为缓慢,除了大步跳跃以外,还包括进入未知天地的无数次小规模跨越。人生最大幅度的跳跃,大都出现在青春期,但实际上,这种跳跃也可以出现在任何年龄阶段。如果童年时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爱,就会产生极大的不安全感,到了成长时,就会出现一种特殊的心理疾病——他们总是先发制地“抛弃”对方,即采取“在你抛弃我之前,我得抛弃你”的模式。人们之所以坠入情网,通常会产生与性有关的欲望。人之所以坠入情网,是他们在意识和潜意识里有一种性的冲动。其次,坠入情网的“爱”不会持续太久,不管爱的对象是谁,早晚我们都会从情网的羁绊中爬出来。他们渴望突破自身的局限,却又受到自我界限的限制。永远活在自我界限中,只会给人带来孤独。有的人把自我界限当成是一把保护伞,比如那些性格孤僻的人。但是,我们中的大部分人还是渴望摆脱孤独。坠入情网并不是自我界限的扩展,而是自我界限部分地暂时性地崩溃。扩展自我界限需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坠入情网却无须努力。当最初的激情褪去时,自我界限必然恢复原状,留下只有失落和幻灭,心灵绝不会因此而成长。坠入情网的作用是消除寂寞,而不是有目的地促进心灵的成长。即使经过婚姻,使这一功用延长,也无助于心智的成熟。一旦坠入情网,我们便会以为自己生活在幸福的巅峰,以为人生无与伦比,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谎言分为两种:白色谎言和黑色谎言。所谓黑色谎言,就是彻头彻尾地撒谎,叙述的情况与现实完全不符。所谓白色谎言,其本身或许能反映事实,却有意隐瞒大部分真相。白色谎言是最常见的撒谎方式。另外,由于白色谎言不易察觉,其危害甚至远远超过黑色谎言。不说出全部真相就等于说谎。成家立业,生儿育女,都会使我们的世界观发生变化。随着我们的孩子从婴儿长到青春期,我们的心情也会发生变化。我们贫穷时,世界是一种样子,我们富有了,世界又是另外的样子。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青春期的孩子无法得到异性的青睐,或在运动方面表现糟糕时,也都会怀疑自己的能力有缺陷。所有的孩子都害怕被遗弃。父母习惯于用严厉的体罚教训孩子,本质上不是教育,而是发泄心中的怨气和不满。心灵的痛苦通常跟肉体的痛苦一样剧烈,甚至令人更加难以承受。唯有痛苦才能给人带来教益。人生苦难重重。放弃人生的某些东西,一定会给心灵带来痛苦。但失去平衡远比放弃更为痛苦。不管是谁,经过人生旅途的急转弯时,都必须放弃某些快乐,放弃属于自己的某一部分。我们意识到,自我反省对于我们的生存至关重要。反省内心世界带来的痛苦,往往大于观察外在世界带来的痛苦,所以很多人逃避前者而选择后者。实际上,认识和忠于事实带给我们的非凡价值,将使痛苦显得微不足道,自我反省带来的快乐,甚至远远大于痛苦。对于想进入政治和企业高层领域的人而言,有选择地保留个人意见极为重要。凡事直言不讳的人,极易被上司认为是桀骜不驯,甚至被认为“捣乱分子”。有的父母不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只把子女当成自我的延伸。子女就像他们昂贵的衣服、漂亮的首饰、修剪齐整的草坪,擦拭一新的汽车一样,代表着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把爱和自律结合起来,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才能体验到快乐的极致。人不应被情感所奴役,也不应把情感压抑得荡然无存。爱是一种极其特殊的感情,必须适当地约束。爱的感觉能产生创造性的活力,但如果不加约束,这感觉就会变成逃出牢笼的野兽,它不仅不会成为真正的爱,而且还会造成极为混乱的局面。就婚姻关系(尤其是性关系)而言,爱甚至完全是排他的,即容不下第三者。广博而自由的爱是一种理想,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实现这种理想。”自由与约束相辅相成,没有约束作为基础,自由带来的就不是真正的爱,而是感情的毁灭。父母爱孩子,就必须指出孩子的错误,而且要采取谨慎而又积极的态度。他们也要允许子女指出自己的错误。同样,夫妻双方要成就幸福美满的婚姻,也要敢于直面冲突和矛盾。爱最大的风险之一,是发生冲突时的指责和假谦虚。其实,我们真心去爱某个人,是因为我们自己需要去爱别人,我们生儿育女,是因为我们自己想要孩子;我们爱自己的孩子,是因为我们渴望成为充满爱心的父母。真正的爱能够在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扩展,而非纯粹的自我牺牲。所以,爱在某种意义上是自私的,最终追求的是自我完善。区别爱与非爱的关键不是自私或是无私,而是行为的目的。真爱的目的永远都是促进心智的成熟,出于其他目的的“爱”都不是真爱。坠入情网,是人类内在的性需求与外在刺激发生作用时,所产生出的典型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其意义在于增加人类的生殖机会,促进物种繁衍和生存。坠入情网并不是真正的爱,是不过是爱的一种幻觉而已。坠入情网会给我们造成一种幻觉,让我们误以为“爱情是永恒的”,正是这种幻觉让我们心甘情愿地步入了婚姻的陷阱,推动了家庭和婚姻的运转。、我们必须先拥有或完成某些目标之后,才有资格谈“放弃”。以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努力,不断修订人生地图,才能使我们的心灵获得成长。

《论生命的不可思议》

这是台湾作家胡因梦的自传。没错,胡因梦,她现在是一名地道的作家、翻译家。

建议女性朋友们多去看看这部自传。女性出自传的不多,像胡因梦那样深刻全面解剖自己的自传更少,男人也做不到,她把世人隐讳的性经历性体验都袒露出来,向你展露了一个不可思议且让人向往的女性。你会惊诧于她的大胆,佩服她的勇气,感动她的诚实,羡慕她的锐利,佩服她的人生。《论生命的不可思议》提供了一种思维、一种活法,女人原来可以这样活,活得如此自在。

    人的潜意识其实是知道真相的,尽管表现都有个人的期许和幻想,心底深处却隐约知道什么才是行得通的,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选择。与其说是传统束缚了女人的发展,倒不如说是女人心中的恐惧裹住了自己的脚。也许是童年的反常经验,也许是潜意识底层的无限性使然,小家庭的天伦之乐总令我生起一股莫名的收缩感。我觉得人本来是顶天立地的,知觉所及都是自己的世界,但是一组成小家庭,仿佛天地不见了,只剩二人小世界。偶像只适合远观,一旦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所有的琐碎的真相都会曝光,因此在同居者的眼中既没有伟人,也没有美人。人的许多暴力行为都是从恐惧、自卑和无力感所发出的“渴爱”呐喊。要想维系一份情感,期望愈少愈好,若没有任何期待,便能无条件地爱。我为人性感到万分无奈,没有一个人不想爱与被爱,即使坚硬如李敖也是一样,然而我们求爱的方式竟然是如此扭曲和荒唐,爱之中竟然掺杂了这么多的恐惧和自保。我对知识的态度一向开放,既不立刻排斥,也不立即肯定,我喜欢边读边检验,就像我对人生的态度一样。——热情的投入与冷静的觉知双管齐下。只有恨本身才是毁灭者。所有对他人的攻讦与不满基本上是毫无杀伤力的(如果那人已经超脱了面子问题。)这股力量在过程里伤害的只有自己。人即使拥有再多无知的支持者,终场熄灯时面对的,仍然是孤独的自我以及试图自圆其说的挣扎罢了。赚钱的目的是要提升生活品质,不是要你变成它的奴工。三从四德和忠孝之道是权威的一方编织出来的骗局和陷阱,也是一个不假思索的程式和限制双方成长的禁令。追寻者的日子是最快活的,终极目标在远方遥遥地招着手,真理似乎唾手可得。从古至今,个人对抗集体的战争一直没有间断过。爱与理解从来是不可分割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苦难。两性关系永远能打破假象,让你看见自己的局限和真相。十个月的饱足、高昂和健康不消两个月就进入了“能趋疲”,冲突和矛盾真的是能量耗损的主要原因。伴侣不忠和变心是大多数人一生中最深的隐忧。美是令人不安的。人最难的一件事还是出入世之间的均衡发展。过于入世的人往往脑满肠肥、感觉粗钝,对于生命深处的问题从未静虑过,意识里较精微的层面也未碰触过,但他们俗世中的谋生本能、人际周旋和操控物质的能力,却是游刃有余的。过于出世的人则往往敏感得近乎神经质,宁愿耗尽所有的精力思考宇宙人生的大问题,费尽千辛万苦觅得一点精神上的神迹,也不愿把放在屋外的那把刀拿进来磨一磨。真理和智者的话语如果不能落实在日常生活里,两个人充其量也只是满口佛言佛语的法执者。与心爱的人共处时我们往往觉得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项塔兰》

生生地把自己的人生变成一部跌宕起伏、扑朔迷离的小说是什么体验?

澳大利亚作者格里高利•大卫•罗伯兹就是把自己演化为了小说中的主角,从一个文明国度里的大学教师、作家步步挺进瘾君子、抢劫犯、越狱犯、海外偷渡客、黑社会打手,最后走向战场。

过程是深重无边的苦难。

在苦难中,不是沉沦,就是自赎,作者奋力挣扎,向自己提出问题: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活着最渴望的是什么?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

不断地自我抗争最终让格里高利•大卫•罗伯兹的人生凤凰涅槃。

这部自传体的小说700多页,费了我好些时间,但很值。

    要痛恨,还是要原谅,这抉择足以决定一生的际遇。在我心情糟透时,我想,所谓的朋友,顶多只能说是你不鄙视的人。事实真相比个人体验更奥妙,有些事不是我们眼见为凭,甚至不能以我们的感觉为准。男人都没有外表看来那么好。世上没有好人和坏人,世上有善行或恶行。人只是人。人因为所做的或拒绝做的,才与善、恶扯上关系。有时狮子得吼吼,只为让马儿想起恐惧。我在那天下午,义无反顾地堕入无可逃避的命运,就像男人义无反顾地爱上羞涩女人的迷人微笑。贫穷与自尊是歃血为盟的拜把兄弟,但最终总是有一方会杀死另一方。恐惧和内疚是时时缠扰有钱人的黑天使。绝望和屈辱时时缠扰穷人。政治人物是那种即使没有河,仍跟你保证会建桥的人。我爱上你,只是这样而已。我已经爱上你一阵子了,我终究得说出来。但这不表示你得对此,或具体来说,对我,做出什么。我们的苦难是我们的宗教。我们的本分是工作,还有受苦。他所说或所做的,甚至那时候他对我们讲话时低沉嗓音所暗暗蕴含的谦逊,全都不是偶然或巧合,而是他精心算计的一部分。就像大部分的人、事、物一样,那里并不像外表看起来那么糟。他们全是,我们全是,这个城市的异乡人。你的内心深处,一定是个十恶不赦的人,只有坏人才会从善行得到这么多好处,相反的,好人只会失去耐心,脾气暴躁。世上每个人都迷信。世间最叫人心痛的事,莫过于一厢情愿而没有结果的爱。人性的一大特色,就是人最善良的一面,在危机时会被立刻唤起,但在顺境时,往往最难寻觅。我们所有的美德,都是靠逆境激发而外显的。我的心满是对她的爱,就像天上的云饱含雨水。真正的恐惧和真正的仇恨,使人无言。每个人性格中善良的一面,最深处都带有些许傲慢。而每个奉献的决心,在最深处都有一份天真。每个人都有怕的东西。人必须回去,人时时会回去,不管有多艰难,都绝不能停下回去的脚步。人如果瞧不起自己赚钱的方式,赚来的钱没有价值。人如果无法用钱,改善自己家人和心爱之人的生活,钱就没有意义。他是懂得如何笑的快乐人,他是了不起的老师。我不再喜欢、尊敬、欣赏他们,但我仍爱他们。人无法杀掉爱,甚至,无法用恨杀掉爱。爱是狂热的追寻,追寻自己以外的真理。我不喜欢什么都不信的人,其实不是信任那样的人。

摘要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