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喜爱之情的词句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表示喜爱之情的词句,内容包括表达喜爱之情的诗句,表达喜爱之情的句子,表示喜爱之情的成语。自己动手选择: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玉阶怨 (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

1. 表示喜爱之情的古诗(写明月)

自己动手选择: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玉阶怨 (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秋浦歌其十三 (唐)李白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把酒问月 (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月 (唐)薛涛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

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旅宿 (唐)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故人寄茶 (唐)曹邺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 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霜月 (唐)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漫成一首 (唐)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明月夜留别 (唐)李冶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江楼有感 (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生查子 (唐)牛希济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圆意。 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终日劈桃瓤,仁儿在心里。 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调笑令 (唐)戴叔伦 边草,边草, 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 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 胡笳一声愁绝。 菩萨蛮 (唐)冯延巳 梅花吹入谁家笛, 行云半夜凝空碧。

欹枕不成瞑, 关山人未还。 声随幽怨绝, 云断澄霜月。

月影下重帘, 轻风花满檐。 相见欢 (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春夜 (宋)王安石 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天仙子 (宋)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

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 临晚镜。

伤流景。 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 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 风不定。人初静。

明日落红应满径。 采桑子 (宋)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 南北东西,南北东。

2. 表示“赞扬、喜爱”情感的词语

进入小学高年级,同学们陆续地接触到了词语的感情色彩。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小学高年级段要能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在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第二课《郑成功》和第十二册第五课《卢沟桥烽火》中都出现了辨别、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的习题。

那么如何准确地辨别出词语的感情色彩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是指什么。《现代汉语》中指出:“有些词语除了它们的基本意义外,还具有褒奖或贬斥的感情。”

“词语的感情色彩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的爱憎感情和褒贬评价。一般来说,表示对人或事物的赞扬、喜爱、尊敬等感情,要用褒义词;表示贬斥、憎恶、鄙视等感情,要用贬义词。”

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就可以知道语文课本中常常使用的赞扬人物优秀品质的词语,如乐于助人、舍己为人、镇定自若、临危不惧、奋不顾身、大公无私、两袖清风等显然是褒义词无疑。至于贬斥、批评人的词语,如自私自利、贪生怕死、损人利己、忘恩负义、贪赃枉法等则显然是贬义词。

但是有些词语的感情色彩是非常丰富而细微的,只有仔细推敲、体味、比较,才能区别出词语的褒贬色彩。 一、找反义词 词语的褒贬色彩在反义词中表现得最明显,因此通过找反义词的方法来辨别是一个好方法。

例如: 聪明——愚蠢 勤奋——懒惰 勇敢——怯懦 善良——凶恶 美好——丑恶 纯洁——肮脏 高尚——卑鄙 谦逊——傲慢 通过两相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哪个是褒义词,哪个是贬义词。 二、看同义词 同义词中有些也带褒义或贬义。

例如 “深思熟虑”和“蓄谋已久”都表示经过长久深入的思考谋划,是同义词,但“深思熟虑”用于思考谋划做好事,是个褒义词;而“蓄谋已久”意在思考谋划做不好的事,是个贬义词。又如: 揭发——告密 赞扬——吹捧 果断——武断 牺牲——完蛋 团结——勾结 鼓励——怂恿 义正词严——强词夺理 神机妙算——诡计多端 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但前者是褒义词,后者是贬义词。

三、造句辨析 因为褒义词常用于赞扬好人,贬义词常用于形容坏人,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造句的方式,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判断运用是否得当。一般需要造两个句子,一个用于形容好的方面,一个用于形容坏的方面。

例1:守株待兔 好的方面:1、警察叔叔蹲伏了三天两夜,守株待兔,终于将3名窃贼抓获。 坏的方面:2、有的人整天只想着守株待兔,而不去努力进取,是永远不会有所作为的。

“守株待兔”用在敬业、正义的警察身上,显然是不恰当的。它只能用来形容坏的方面,表示批评、贬斥,是个贬义词。

例2:载歌载舞 好的方面:郑成功收复了台湾,人们载歌载舞,欢庆胜利。(《郑成功》) 坏的方面:敌人侥幸打退了我军,他们载歌载舞,开心不已。

在这里,“载歌载舞”形容人们打了胜仗后又唱歌又跳舞的情景是很恰当的,但用来形容敌人,显然不够恰当。所以“载歌载舞”是褒义词。

例3:骄傲 好的方面:小明去市里参加作文竞赛,得了一等奖,我真为他骄傲! 坏的方面:小红期末考试数学得了98分,就骄傲的不得了。 在这两句话中,骄傲既可以用于好的方面,也可以用于坏的方面,我们把这类词叫中性词。

例4:惊恐万状 好的方面:同学们看见了一条水蛇,吓得惊恐万状。 坏的方面:敌人惊恐万状,敌军舰队乱作一团。

(《郑成功》) 例5:喜出望外 好的方面:台湾同胞听说郑成功的军队到了,个个喜出望外。(《郑成功》) 坏的方面:小偷们发现偷来的钱包里有不少钱,不禁喜出望外。

例4的“惊恐万状”和例5的“喜出望外”既可以形容好的方面,也可以形容不好的方面,都是中性词。其实汉语中大量的词都是不带褒贬的感情色彩的,如“担心”“害怕”“发动”“保护”“结果”“桌椅”等。

所以我们今后使用词语,不仅要弄清词语的意思,对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还要分清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根据表达的需要来选用,这样才能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准确、鲜明地表达出来。尤其是在描写敌我双方时,恰当地选用这类词语,会产生鲜明而强烈的表达效果。

例如:1、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

(《卢沟桥烽火》) 2、当天晚上,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卢沟桥烽火》) 同样是写部队偷袭,但在描写敌我双方时选用了不同的词语,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情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