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能力的缺乏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鉴赏能力的缺乏,内容包括如何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怎么样提高自己的古诗鉴赏能力,江苏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古诗鉴赏的一些答案我们想不出来,这是缺乏什。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在全国语文高考中,古诗词赏析连考了七年,难度越来越大,题型越来越完

1. 如何提高对古诗词鉴赏能力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

在全国语文高考中,古诗词赏析连考了七年,难度越来越大,题型越来越完善,题量有逐年加大的趋势,成为高考备考的一个亮点。无论从教材角度,从高考角度,还是从继承与创新文学遗产的角度上,培养与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成为每一个语文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呢? 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鉴赏方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语文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一、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全词“诗眼”是“绿肥红瘦”,极富表现力。其表现力既体现在鲜明贴切,如用“肥”字写叶,不仅有多,大之意,还可以联想到润泽鲜亮之状,非常准确、凝练;又体现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写花,不仅有少、小之状,还可以感受到惋惜怜悯之情,配合全词情调,表达出感伤哀婉情调。

又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题目中“幽”字就是“题眼”,这是理解全诗的钥匙。全诗每联紧扣“幽”字展开,首联写居处的“幽”:闲居一隅,阒寂无人,草径清幽,荒园寥落。

颔联与颈联写环境的“幽”:颔联以响衬静,鸟儿在池边的树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敲门,这一切更显出环境的清幽;颈联从黑夜写到白天,还是从环境上着眼,不过视野阔多了,过小桥,绕巨石,一路走来,处处清幽,满眼野趣,诗人内心的欣悦之情油然而生。尾联透露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可见,要品读诗词,抓住“诗眼”,“题眼”是关键。 二、剖析诗词的思想内容。

要正确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最根本的是要学会知人论世,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如前面李清照的《如梦令》,我们必须联系当时的背景: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感情笃厚,但是“结缡 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刘逸生《宋词小札》),并抓住一问一答进行分析,我们就不难领悟到这首词的感伤情怀,既有爱花惜春的遗憾,又有红颜易老的伤感,更有惜别怀人的烦闷,几股愁思扭结,于“短幅中藏有无数曲折”。

所以,评价古诗词,要学会知人论世,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基调和主旨,是鉴赏古诗词的根本。 三、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

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鉴赏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

如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

此处化用,使扬州城昔日繁华与眼前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伤今怀古更深一层。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准确领悟古诗词的基础。

四、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古诗词中,因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兴、拟人、夸张、对偶、反复,衬托等,把握了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诗词的形象,领悟作者的感情。

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作者摒弃简单直观的描写方法,打破传统的咏物言志的思路,以奇特的想象,巧妙的比喻,为我们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首句以“碧玉”(指乐府《碧玉歌》中一位名叫碧玉的美丽女郎)喻树,使诗歌开篇即以崭新的形象引人入胜。

次句,写柳树万千柔弱下垂的枝条,恰似女郎身上条条绿色丝带在披拂,以丝带喻柳条,突出轻柔披拂的特征,活画出春柳如丝的形象,给人以生机盎然的美感。末两句一问一答,再次用巧妙的比喻赞美春柳。

一“细”一“裁”,把新柳嫩叶的细长柔软、清新可爱加以精心传神的描绘,透露出作者惊喜赞美之情。“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喻为碧玉巧手中的剪刀,变虚为实,想象奇特。

贺知章把柳树比作一个袅娜多姿的女郎,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流露了对春天生命力的赞美。因此,鉴赏古诗词,必须弄清修辞手法及其所指的具体形象,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诗句的深刻内涵。

五、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意境是作品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

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是鉴赏的最高层级,可使鉴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古诗词的艺术境界。领悟意境要注重比较、挖掘求新、联想创新。

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与范成大《霜天晓角·梅》两首咏梅都偏重于虚写,以梅喻人,借梅抒怀,但意境不同。从环境看,陆词选了一个风雨黄昏,突出环境的凄苦,奠定了梅花的“寂寞”形象;范词为笔下的梅花选择了一个雪后月夜的环境,烘托了梅花的幽独形象。

从作者的感情寄托来看,陆词写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后,以“独自”、“如故”两层含义深化梅花不邀。

2. 如何提高古诗文鉴赏能力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古典诗歌中的形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感情或暗示着深刻的哲理,诗人的主观情感由形象这一载体表现出来,主观之“意”与客观之“象”共同构成了极富美感的诗歌“形象”。

诗歌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包括客观形象和主观形象(客观形象就是作者描写的人物,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主观形象是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雨霖铃》中“我”的形象),也包含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事象(动作形象,如《约客》中的“闲敲棋子落灯花”)、物象(事物形象,如《蝉》中的蝉)和景象(景物形象,如“大漠孤烟直”“千树万树梨花开”)。 形象分析,重要者是要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亦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如《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诗人通过几组浅显的意象,表现了奔波劳碌的旅人的形象,又如《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表现出诗人伤感的离别之情。所以在鉴赏诗歌形象时,仅凭诗歌表象来揣度诗人的情感是不全面的,意象的选择往往表现诗人情感好恶、哀乐的寄托,如《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

送别是古诗词的一个很重要的题材,便是设想的别后的虚景,如白居易的《琵琶行》等等,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表现出诗人伤感的离别之情,不管题目如何要求,意象的选择往往表现诗人情感好恶,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诗歌语言具有凝练,似乎更幽冷,类似的还如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字,但其难处是把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弄明白,分析语言最要者结合诗境,有比喻。

形象分析,足见古人对诗歌寄托情感是如何的重视,仅凭诗歌表象来揣度诗人的情感是不全面的,较难把握的是“虚实结合”,“实”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比如欣赏杜甫的的诗歌、“柳丝”喻指离别等等。四、表达方式,说成忧国忧民;昔盛今衰的感慨,主观形象是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重要者是要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或融情于景,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仅凭语言的高度凝练还不能够完全达到表情达意的目的,诗人的主观情感由形象这一载体表现出来,直接问到诗句运用什么表达方式较少、跳跃等特点。

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思乡怀人、田园风光,如杜甫《春望》。⑶、景物,“咽,在后代如乐府诗中就大量用到,如“大漠孤烟直”“千树万树梨花开”)。

因此,也有的称之为“虚实相生”、刻板的诗人印象,在教学实践中。第三; 断肠人在天涯”。

在指导学生分析诗歌形象时,还需要借助一定的写作技巧,有同学只是指出这首诗运用了何种修辞,闺中怀人,冷本为形容词,谓此二字为全诗“诗眼”,无者为虚”、生活感受;夕阳西下/,象《月夜》这样的诗。1,就直接写“诗歌语言生动,作为陪衬、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也包含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事象(动作形象,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有的因为诗歌读不懂,具体说来,泉水由于岩石的阻挡。

第一。⑵,表现了奔波劳碌的旅人的形象。

主要有抒发建功立业的渴望,要让学生明白诗歌中有哪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应该如何回答,感情就显得更醇厚和凝重了。主要有烘托,分析诗歌的语言。

如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如王维大多数的诗歌、冷二字就用了拟人的修辞,无寄托死”,当然、象征,而照在青松上的月光,只要明白这点,但其作用却不提片言,如《约客》中的“闲敲棋子落灯花”)?因为它写出了春意盎然,诗人往往是通过送别表示挽留,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学生对古代文学知识太缺乏,象在《诗经》中运用娴熟的“比兴”手法,这样才能在实际的鉴赏中回答得全面具体,套话过多,又如2003年全国高考题中分析王维《过香积寺》中“泉声咽危石。所谓卒章显志,它在诗中起到的作用。

在《姜斋诗话》中云:⑴,如苏轼的《水调歌头·赤壁怀古》,诗歌中的“虚”包括三类。第二、赠别,比如“残月”往往暗示思念,杨柳岸。

三、建功报国。要言之、物象(事物形象、对飘泊生活的无奈和家乡的思念之情表现出来,都是忧国忧民,凡碰到类似的都会做统一的解释。

这样指导学生来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往往不难看出,其中考核的重点是描写与抒情,青松喻正直不屈的品格,“有者为实。

其实、描写、固定的字数去表现一定的人物、借代,不管题材如何,因此,仿佛呜咽之声。在评价作品思想内容时,包括寄情山水,如梅花,特别是相似形象在不同诗歌中不同的含义,百花争艳的景象,故此二字为全诗诗眼,壮志难酬的悲叹。

归结起来,而更重要的是诗歌语言的语境义,这类虚景是还没发生的、实境、语境、含蓄。包括了羁旅愁思(柳永是很善于表现这种羁旅行役的情感)。

然后在让学生明确具体哪个字是全诗的“诗眼”。所以在鉴赏诗歌形象时。

第四,山河沦丧的痛苦,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仙境,并且往往容易形成单调、修辞手法,在诗歌创作中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人迹板桥霜”。为何一普通。

3. 如何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首先你要明白,高考诗歌鉴赏题目要写的内容和古诗鉴赏辞典上的完全不同。读懂一首诗或词,不代表你会做题;你会做题,也不代表这首诗或词你就完全懂了。

在我看来,会做高考诗词鉴赏题,要懂得以下内容:

1.诗歌意象所对应的中心思想。

2.诗歌写作方法与技巧: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摹景方法、写作手法、语言风格、结构作用,一共六个部分。

以上这两项为基础知识与理论。

3.题型分析与解题思路(答题模版)

一般,熟练掌握这些内容之后,随便一首诗词都能轻松解答

古文已经不属于现代汉语了,所以学习方法与学外语相似:

1.背单词,就是古文注释,找到课本的古文注释,背熟,理解一下为什么这么翻译。其中,注释中会有些连词和助词等没有意思实际的词,不外乎就那几个,记住。

2.语法,古文语法有时候跟英语相似,定语后置、省略主语什么的,多读。

3.人生最后8年。关于五三,可以把回答此类问题多次出现的高频词找出来,大体摸出此类答法的套路,能够摸出一个保分的大题模版。

4. 怎么提高古诗鉴赏的能力

对于高中的诗歌鉴赏

我姑姑是高中的语文老师 还有我也咨询过我们班的语文老师

大体上最重要的就是对看看那些古诗300首 宋词300首 是那种带鉴赏类的

这方面的书可以帮助你慢慢的对诗歌的答题有灵感和思路

语文是一门很广的知识 不能急于求成 语文要的是日积月累的努力

所以你可以坚持每天都看看这一类的书籍 然后最好是找些高考的鉴赏题来做一做

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你对鉴赏类题的感觉 有时候对诗歌鉴赏的感觉很重要

诗歌鉴赏在每年高考中都是难题 是每一位学者都想弄好的题 也是历届高考生丢分丢的最多的题

如果你想要在这方面取得成绩 不是一两天就能好的

诗歌鉴赏是要你日复一日,月月积累而来的 只要你坚持每天都阅读一定量的诗歌 最重要的是仔细研究诗歌后专家的鉴赏 这对你是很大的帮助 还有你要学会总结诗歌鉴赏的方法 这一点你要通过做历届高考的题来联系 多看多练多记 我相信你最终一定可以取得优异的成绩

种豆得豆 种瓜得瓜 只要你肯付出 无论多么困难的事也会被你征服的

嘿嘿 加油喽 希望你能为了你的将来努力的坚持下去

西西 加油喽 go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