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诗词大会”为什么火遍中国
《中国诗词大会》为什么火遍中国?郑州京翰教育2017-02-10 18:24:48中国诗词大会阅读(20)评论(0)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举报鸡年新春,央视强档播出《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引发如潮关注,似一股清流注入人们的心田。武亦姝等表现抢眼的选手,瞬间成为最抢眼的“网红”,被网友盛赞“腹有诗书气自华”。
一档节目缘何引发如此关注?热议的背后,我们又该有怎样的思考呢?《中国诗词大会》日前落幕从大漠孤烟塞北到杏花春雨江南,从山水田园牧歌到金戈铁马阳关,我们在吟诵着千古绝句,我们也在体味着人间百态。所以无论明天你将回到哪里?身处何方?又将展开怎样的人生?不要忘了在这段日子里我们共同体会到的那份感动、那份沉醉、那份喜悦、那种振奋,那是你们所绽放出来的光芒,那也是中国诗词永恒的魅力!——董卿在《中国诗词大会》结尾时的总结仿佛一夜之间,《中国诗词大会》成了一档全民节目,话题屡登热搜榜,引发广泛热议。
关于诗词的讨论,一度成为关注焦点;关于选手的探讨,一度激起轩然大波;关于比赛的热度,一度火热高居不下。这几天你肯定被这个姑娘刷屏了↓这档节目刚刚落下帷幕。
00后少女武亦姝杀出了神级对手PK的重围,在首轮拿下317的高分后脱颖而出。紧接着她又在飞花令里滴水不漏,在大学语文老师王子龙手下拿下一城。
而抢答环节更是精彩纷呈,她反应灵敏,率先拿下五分完胜强敌彭敏,取得了最后的冠军。她的言谈之中尽是对古诗文的喜爱。
但复旦附中语文教研组长黄荣华认为,武亦姝的走红,反衬了古诗文教育的现状,“因为普遍对古诗文缺乏更深刻的认识,所以出现了这种追捧。”你和她的16岁差距怎么这么大?看到这个有才情的妹子,也让不少网友感叹:“想想我的十六岁在干嘛啊……”别说十六岁背上千首古诗文了,可能很多年轻人连上学时候背过的古诗文都快忘记了。
不信,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测试。看到下面这张图,你想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是“白龙马,蹄儿朝西”还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怎么样?一下子美多了吧。
央视评论生活中不能没有“诗和远方”一直以来,中华民族的诗词歌赋源远流长,为每个国人所自豪。在五千年文明史中,历代诗人留下了众多为人赞叹的诗句,今天读来亦让人赞叹。
然而令人汗颜的是,在这样一个快餐时代,饱读诗书的人少了,在网络上吐槽争论的人多了。专注于文化内涵的人少了,重视颜值体型的人多了。
即便开卷有益,带着功利目的去阅读文章的人多了,通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去提升文化素养的人少了。步入书店,最显眼的地方往往摆放着成功学、职场技巧、商业推销等书籍,诗词歌赋和传统文化的书籍往往被束之高阁。
是我们这个民族缺乏文化素养和文化基因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中国诗词大会》圈粉无数,恰恰说明了在每个人的内心中都愿意亲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诗和远方”。在《中国诗词大会》上,选手们对古诗词的熟悉程度令人惊叹,学者嘉宾对诗词内涵、创作背景等内容的解读,更是一场文化大餐,让人如痴如醉。
近些年,汉字听写大赛、成语大赛……都曾经引发如潮关注,这都说明公众对传统文化有巨大需求。然而不可回避的话题是:既然每个人身上都有中华优秀文化的基因,但这样的基因为何常常被压抑,而不是被唤醒呢?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快餐时代,浮躁的气息似乎具有极强的传636f7079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63356536染性,即便明白开卷有益的道理,许多人依然缺乏耐心与沉静,不愿去品味诗词歌赋带来的美好意境。
更重要的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上,我们走了弯路。一方面,传统文化的教育曾经被挤到了的边缘,近些年才再获重视。
课堂中的诗词教育,往往抛却诗词的绝妙词句和美好意境,专注于反复咀嚼诗词的中心思想,专注于由此衍生的各种试题。这样的传授方式,往往让学生瞬间对诗词失去兴趣。
另一方面,在许多家长的内心中,过度专注于对孩子“一技之长”的培养,让诗词歌赋等浸润心灵的知识不知不觉间受到冷落。这几天,网络上的一个帖子突然引发汹涌热议:“有没有一句诗让你觉得是人间绝句?”网友的跟帖汹涌澎湃。
有网友表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让自己觉得诗句美极了;有网友说,“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脑补画面,简直美到哭……;还有网友表示,“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怎么能把战争写得那么豪情扩达又不失美感……一瞬间,帖子的阅读和点赞量数百万计。在这样一个节奏明快、资讯发达的时代,坐下来聊聊诗歌、品味人生无疑是奢侈的。
然而,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除了奋斗的力量,还需要“诗和远方”。中国的人均GDP已达8000美元左右,内心的精彩将会成为更多人的追求。
希望《中国诗词大会》引起的这股风潮,能够一路走下去,让古老的诗词歌赋再度焕发青春,也让“腹有诗书气自华”成为更多人的追求。古诗文究竟有什么用?或许还是有些人难以理解,现代生活。
2. 《中国诗词大会》为什么好看
1 综艺节目的清流,生活的调节剂 如果说《见字如面》这种类型节目的成功是基于文化,那么《中国诗词大会》亦是如此。
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一样,《中国诗词大会》是基于对文化的继承和传播,更是发展和创新。把中国最影响深远的诗歌搬上综艺的舞台,以比拼竞赛的形式,寓教于乐,让更多人潜移默化地接受这种意见表达方式。
这样的表达方式,相比之于同类型的综艺节目,她不卖腐、不卖笑、不卖故事,所有人除了简单的介绍,都是靠实力对阵,没有半点所谓迎合大众之类的其他意图。而在忙碌的工作之余,看这一档节目是轻松的,有意思的,没太大压力的。
本身的文化底蕴,赋予了节目不可或失的色彩,引人注目。2 节目环节新颖,大众参与度高 同样地,这档节目的形式也是很新颖的。
一共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个人追逐战,场上选手和场下百人答题团一同答题。场下百人答题团未答对人数计为场上选手答题得分。
每人九道题,一共四个场上选手,最后按分数高低留下一个人。第二个环节是争夺攻擂资格的飞花令。
场下答题正确率最高的和在个人追逐战中获胜者轮流说诗。在给定的概念词中,一人一句,答不上者输。
第三个环节是的对擂赛,以抢答的方式展开,先拿五分者获胜。不得不说,这样的形式,无论是场上场下,乃至于电视机前的观众都能参与其中,饶有趣味。
3 主持嘉宾阵容卓绝,文化底蕴浓重 而《中国诗词大会》的主持由董卿接任,嘉宾则由康震、蒙曼、郦波、王立群四位教授级专家构成。专业的文化素养,对诗歌的解读,乃至和选手的互动都显得游刃有余,合理而不违和。
尤其是既有高文凭,又有多年主持经验的董卿,扮演好了她的起承转合各项工作,让整个节目看上去连贯风趣。4 视觉效果好,细节处理精良 节目用不用心,视觉和细节可见一斑。
《中国诗词大会》这档节目,主打蓝色调,古风与中国特色相结合。无论是视觉还是场面,都显得极其大气磅礴。
而细节的处理上,不管是镜头,还是后期配字,都显得极其雅韵、有格调。5 选手实力超群,各显神通 不仅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比赛的白热化,越来越多优秀的选手脱颖而出。
除了总决赛冠军武亦姝之外,理工科女博士陈更在第一季三次上台都遗憾离场后,第二季强势回归,获得了三次擂主席位。当然,获得四次擂主席位的守擂擂主彭敏也是一枚强敌,在场上大秀诗歌功底。
而获两次攻擂资格的张淼淼、获第五期擂主席位的李宜幸、用真情和励志打动众人的河北农村妇女白茹云,都不得不让大家肃然起敬,对他们佩服不已。6 现象级节目,引发社会思考 更值得称道的,《中国诗词大会》成为了一档现象级节目,它刮起了读诗的新潮流,也暴露了很多弊端。
比如要不要读诗背诗,比如关于追捧热的解读:“因为学生普遍对古诗文缺乏更深刻的认识,所以出现了这种追捧。” 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正是基于这些要素,让这档节目好看又精彩。把文化和综艺相结合,却保留了文化的精华。
把文学和竞赛相结合,反倒刺激了文学热。
3. 如何评价诗词大会,彭敏的自负和情商低
认识彭敏是在中国成语大会,喜欢他的敏锐、机智、幽默。
pm2.5这词,除了空气污染外,现在有了新内容。这次诗词大会,彭敏依旧表现非凡。
我没看过彭敏出的书,但我猜彭敏在获得多次冠军后可能心高气傲,这很常见。尤其是他自己说的诗刊编辑为他人做嫁衣裳,而自己不能出名的抱怨。
但是,在这次大会中,彭敏并没有锋芒太露,情商不低。具体的例子,有一次飞花令,他战胜了对手,然后接受百人团的25人挑战,他依旧挺过。
董卿问他发挥了多少功力(大意),他回答说使尽了全力(大意),这无论是否实情,都是谦逊的好回答。
4. 中国诗词大会为什么不请中南大学的杨雨老师
中国诗词大会不请中南大学的杨雨教师是最大的失败!中国诗词大会,已经穷途末路。
选手之间单纯的死记硬背,填鸭式的比赛规则早已经落伍了。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溜”。
真正的好诗词背诵三十来首,诗词歌赋的技巧就应该掌握,便运用到实际中。来创作出现实生活中的好诗词………我非常感谢杨雨老师,仅仅一首《摸鱼儿*雁丘》使我受益匪浅,茅塞顿开。
杨雨的讲解生动有趣,落落大方,音容笑貌,真情流露,无人能敌。以前从未听过摸鱼儿,经过讲解,如获至宝。
也尝试模仿了几首摸鱼儿………。